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的时间意识与死亡意识相生相成,构成沈从文“生命哲学”的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时间的魔力巨大,能消融生命,能治疗痛苦,还能造就创作;他的时间意识停留在“过去”,具有“过去式”、“静态化”与“突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沈氏后人的家谱及相关资料,基本理清了沈从文家世的脉络。论证了沈从文的祖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之久,而且其祖先既不“可能是被发配到边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而是“宦留黔、楚”的官宦之后,并且曾“钱粮有半乡之誉”。另外还对沈思远做官之谜和沈宗嗣过继之谜也作了质疑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故事类型。《搜神记》中的"动物报恩"故事直接来源于佛经"动物报恩"故事,又接受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改造。它的产生受到佛教观念、本土朴素道德标准和传统财富、爵位观念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五四”以来受外国文学思潮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其小说中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富于幻想的语言,将精神分析学说发挥极致,构筑了一个与同时代作品互补的异彩纷呈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沈氏后人的家谱及相关资料,基本理清了沈从文家世的脉络。论证了沈从文的祖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到两三千年之久,而且其祖先既不"可能是被发配到边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而是"宦留黔、楚"的官宦之后,并且曾"钱粮有半乡之誉"。另外还对沈思远做官之谜和沈宗嗣过继之谜也作了探讨和质疑。  相似文献   
6.
苏轼艺术创作的形神观主要是由"赋形""传神""意气"等组成,苏轼对神的观照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他突出的贡献有两点:一是从气化形神到艺术形神动态转化过程中,苏轼以自身艺术创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将"神"意化和韵味化。苏轼"文人画"主张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同时揭示了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是苏轼对"形"与"神"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表现。这种人性美既是沈从文作为"乡下人"的人生经验复现,同时也是其赖以在现代化的世界中实现精神独立的力量依托。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美好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生命自由的追寻、自我尊严的觉醒以及纯净人生的渴求等三个方面,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对于人性美的坚定信念,使得沈从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间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最终为读者谱写出一曲曲忧伤但又不失宁静的唯美乐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沈氏后人的家谱及相关资料,基本理清了沈从文家世的脉络。论证了沈从文的祖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之久,而且其祖先既不“可能是被发配到边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而是“宦留黔、楚”的官宦之后,并且曾“钱粮有半乡之誉”。另外还对沈思远做官之谜和沈宗嗣过继之谜也作了质疑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从事文学事业的心路历程中,对自由与独立思考的追求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他在文学道路上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本能地坚持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自觉地在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自由探索;在坚持政治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前提下树立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对人性美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