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体育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杨洪云  张杰 《体育学刊》2002,9(4):29-32
体育纠纷区别于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具有其特殊性。在发生体育纠纷时,体育行政部门、各级法院在处理案件及适用法律上处处感到棘手。探讨了体育纠纷的3种一个合理的可供选择的基本框架。解决机制:体育仲裁、体育调解和体育诉讼,以求从理论上为体育争端的解决创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纠纷的数量激增,现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成效不如表面的制度设计。反观贵州苗族地区习惯法,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纠纷解决起到了有效作用,对其进行调研和思考能获得些有关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有两种不同的全胜:一是政治全胜,即《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二是军事全胜,即《形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全"胜。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前者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据全部来自于《周易》。"全"胜的实质是仁胜,其源出于《周易》汤武革命观。牧野之战是不战而胜的典范。"全"胜的理念是人性,其源出于《周易》的天德仁爱观。"保合太和"给"全"胜奠定了人性基石。"全"胜的策略是怀柔,其源出于《周易》的师贞正义观。唯正义之师可保怀柔之效。"全"胜的宗旨是和平,其源出于《周易》的和谐统一观。唯"元永贞"的德化能结和谐统一的和平之果。"全"胜思想的价值在于减少或避免战争,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对当代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所占比例不小,其产生于特定的家庭环境之中,一般都牵涉到身份关系的认定,而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方式应有别于普通民事案件。在借鉴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性调解程序以更有效地解决家事纠纷,也即将此调解程序前置于审判程序之前,强制予以调解。强制性调解程序的性质应为以合意性为主、强制性为补充的特性。此项制度的构建可以从调解程序的启动、调解机关、调解范围、调解方式等方面作出一些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地位下降、功能弱化的现状源于深层次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变迁。农村道德伦理调解功能的弱化削弱了人民调解的重要依据——情理在调解中的说服作用;离散化的人际环境导致社区凝聚力下降,纠纷解决合作化的基础与需求减少;农村法制环境与农民法律意识的落后侵蚀着调解的公平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6.
叶淑香 《科教文汇》2013,(10):111-112
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后,为了完成全国统一,巩固明朝统治,在其"内华外夷"、"华夷同体"的民族观指导下制定和推行了军事征伐、怀柔恩抚、战略防御的对蒙政策,这些政策对削弱和遏制故元顽固势力,争取大多数蒙古部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法院调解过程中,法官能否通过有效的话语说服当事人改变态度、达成协议将直接影响调解的效果。基于Giles等人提出的交际适应理论,提出法官可通过近似策略、可理解策略、语篇管理策略与人际控制策略传递说服意图,促进信息顺畅、有效交换,增强调解话语的说服性。语料分析表明,调解中多种交际适应策略通常综合使用、相互影响,其效果受动态变化的说服语境影响,过度适应或适应不足都将影响其话语的说服性,影响说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老子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柔性特征,其中"尚柔无为"、"为而不争"、"和光同尘"、"上善若水"等"贵柔"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对于现代高校管理的方式、制度、组织设计和终极目标等理论的丰富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法德两国一直被人们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轴心。法德轴心的形成同美国的调节和促进分不开。美国从全球战略及自身利益出发,一开始就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调节法德矛盾,促进法德和解,重新武装德国,支持德国经济复兴等是美国支持欧洲早期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曾经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所经历的地位下降、功能弱化的尴尬局面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期农村道德状况的下降使得农村民事纠纷的产生更为频繁与复杂,人民调解所依据的道德规范的统一性受到破坏,大大削弱了情理在调解中的说服作用。人民调解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良好的道德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体系,市场经济下的诚信观念,正确的财富伦理,有效的社区舆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