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教育观中“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一以贯之”、“笃行”、“知人”、“长善救失”等都包含素质教育的因素。孔子教育思想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借鉴西方现代解释学的基本方法,回到经典文本,弘发孔子以“仁学”为核心的心性思想的现代价值。从对《论语》的解读看,其心性思想的现代内涵主要包括:倡导道德自律,注重推己及人;“仁为己任”,强调责任意识的人格追求;以“好学”、“善道”为重要内容的实践理性;仁是情理,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仁”还是一种人生修养的方法和人生修行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根据哲学诠释学相关原理,对于《论语》中有关宰我的言行的记载进行分析,得到理解《论语》的三种层次:即对于孔子的、编纂者的和历代注疏家们思想的理解。进而得到这样的结论:理解历史文本并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单纯字面意义的领会,理解应当是在清晰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透过文字而达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形成共鸣,进而为我们的生存于世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郑珊珊 《科教文汇》2011,(1):71-71,75
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促进中外语言及文化交流,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建设4年多来,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了解汉文化的重要场所。然而,孔子学院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数量的增加上,而应全方位思考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从文化活动角度出发,阐述了保障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的过程中,不仅袭取了中国佛教文学,而且对中国的儒学典故也加以了利用,并通过比附的手法,将儒学典故这一文学元素改造成为佛教的内容,为宣扬佛教教义服务。文章以"孟尝七善"这一典故的出典及其使用意义为考察对象,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对人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看,孔子的教育环境观主要包括: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与之交往的对象都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今天重新审视孔子的这些思想仍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象学视角探讨了孔子存在论教学观,重点分析了面向事情本身、生活世界和交互主体性等现象学概念在孔子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反思了现代教学。笔者认为教学应关注人的生命,呼吁教学论应由“生存论”转向“存在论”。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曾继承和创造了问答法、游历教学法、侍坐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具有音乐背景性、学习自主性、因材施教性、创造性的特色。探寻孔子的教学方法及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其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愚民政治。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其宗旨,是要把人们教育成没有自己思想,没有自己独立人格,只知"无违"统治者的"愚直"之民,这种教育是含有强烈愚民色彩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它要求政府、社会、教育者秉承公正的原则,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受教育者平等对待。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体现了他的教育公平思想。而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就意味着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