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2.
《飘》作为一部著名的小说有着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难解的谜。小说在暗示,保留但又若隐若现中揭开了这些谜。内战的背景下主人公从一个幼稚的女孩成长成一个成熟的妇女。但当这些谜一一解开时,这个女孩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正是她所失去的———她的朋友,孩子和丈夫。当帷幕慢慢落下时她成了孤独的人。本文主要从人性的欲望和思佳丽两种不同的爱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这条贯穿全文的神秘线索。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传说自唐景龙年间(707-709)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布洛陀神话中"僚三姐造歌"算起,就更加久远了。刘三姐现象的魅力至今不衰,在于她身上负载着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祖先僚人久远的历史的文化基因,在于她身上人神中介的神秘,还在于她本身就是稻作文化的代码和符号。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民族生命之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本文从文艺心理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类原始蛮性的遗留促使了《雷雨》悲剧世界的产生,而宇宙的神秘主宰又残酷地将这一悲剧推向了极致,这两者的冲突构成了《雷雨》世界内在的悲剧张力,最终作者将这种矛盾转化为一种宗教式的悲悯情怀,与上帝同座,来怜悯地俯视苍生。  相似文献   
5.
<白夜>的民俗性和神秘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此要联系作品作整体上的把握,其中浸润着作者的佛性玄思,作者以此实现了对世俗写作和自我创作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关于《史记》的“志怪笔法”,学术界论述颇详,但很少有学从情感出发去解读和挖掘其背后的东西,设身处地地理解司马迁的心灵世界。其实《史记》是太史公的心灵史诗,史蕴诗心,它超越了具体的史实和叙述层面;在“善恶报应”说和“天命观”论调的深层,包含着一位正直史学家对于不合理社会现象所作的非理性说明和不自觉的情感渗透,我们得细加琢磨方能领略其“得意忘言”的特殊旨趣,这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徐Yu的美学思想及学创作有着明显的神秘主义倾向。康德、柏格森的哲学及弗洛伊德、容格的心理学是徐Yu神秘主义的理论基础,而西方浪漫主义学之奇幻一脉是其重要的艺术来源。徐Yu的作品描写哥特式的鬼形魅影,构筑梦幻的世外叙事,探究生命的奥秘,其神秘主义特质具有重要的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神秘感是作家苦心追求的一种效果,坡将卓绝的、独创性的心理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他不但继承哥特小说传统,而且超越了哥特小说而形成新一代恐怖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9.
罗文军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31-33,48
何其芳个人话语与时代主流话语处于既冲突又融合的过程。其诗歌创作及其前后变化体现出深层的语境矛盾,由此又影响着他诗艺的美和诗歌本体上的神性嬗变,并进而限定了他后期诗歌创作。这也是20世纪较为普遍的文艺现象,其中隐含着具有深刻意义的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忻城莫氏世袭土司历经三个朝代,长达500多年,为壮族史、中国史所罕见。本文试以历代土官及官族诗人传于后世的诗、文、楹联、宗谱钥匙,揭示莫氏袭官历史之秘,让人们更具体更多地了解忻城“裁流复土”与莫氏袭官的情况,为研究壮族土司史、壮民族史提供一份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