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无政府状态与复合相互依赖分别是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构建其理论的核心概念。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厘定以及分析其异同.可以加深对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存在于1950—1951年期间的《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是一份在学界尚未得到重视的报纸文学副刊,同时又是一份由出身新四军系统的"华东文人"主编的刊物。特殊的文学地缘、现实处境和文学观念,使这份副刊在"新现实主义"的理论阐解方面尤其是在"人性的现实主义"的批评实践方面,与延安文人设计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形成内在的摩擦与紧张。这份副刊最终被迫停刊,但它的存在折射了当代文学发生过程中的精神"冲突"与文学史张力。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体现了二战后英国当代小说家在实验与革新的大语境下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传统难以割舍,仍力求通过文学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小说创作形式已不再能够胜任当代现实生活的表达,意识到小说形式必须有所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194 7-1 94 8年间 ,发生在台湾文学界的关于“新写实主义”论争 ,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皇民化”殖民文化的历史清算。陈映真、曾健民发掘、整理并出版一批资料 ,以历史的本来面目与现实会面。从中可以看到 :新写实主义的理论原则 ,是和批判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由毛泽东提出和确定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中国文学的创作原则相一致的 ;每一个参与论争的人都毫无疑义地肯定 ,从领土所属到文化精神 ,到文学发展之路 ,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论争中 ,两岸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议题 ,许多参与者都发表了见解 ,两岸作家积极地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场论争对继承祖国五四新文学传统 ,继承台湾日据时期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和确立台湾文学的发展方向 ,有着根本性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下,各个行为体在体系中有着各自的运作模式以及各个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理论框架下探讨20世纪70年代两极对抗中的"缓和",和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与俄罗斯谋求"重启"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对"重启"走势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microhistories and the histories of the everyday both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since the 1960s, and in the light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 in post-war European society. Moving beyond debates about historical narrative, it emphasizes issues of perspective, space, size and historical distance in shaping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This historiographical trend, it argues, emanates from two major debates with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politics. One concerns the nature of everyday life under modern capitalism and ‘consumer society’, the other the vexed issue of human agency.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Italian microstoria, it argues that such writing is best understood as the commitment to a humanist agenda which places agency and historical meaning in the realm of day-to-day transactions, and which sees their recuperation as the proper task of the historian.  相似文献   
7.
世俗取向与精神下行--池莉创作片论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小说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还原生存本相,消解了过往文学中肤浅的乐观与虚假,但由于放弃了对存在的勘探和对意义、价值的追求,表现出屈服现实的世俗取向和精神萎顿.池莉小说也为我们反思百年文学现实主义的坎坷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法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它们产生的背景原因、主题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简略地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历史话语,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要义和范畴。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历史语境就是当下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它的人文精神就是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受损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抚慰。它具体表现在作家与人民群众“分享艰难”的创作精神上。这种以“分享艰难”为核心的强烈的人文精神与以往文学思潮所张扬的人文精神有所不同,它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现阶段的历史情境和社会现实而增加了审美新质和时代精神,融合成有利于个人自由发展、完善美好人性的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陈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100-103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潮流,这一类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还原生存本相,采用"零度"叙事,消解权力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原则的规定,具有反英雄、反崇高的色彩,呈现出一定的通俗性特征。文章力求通过新写实小说从世俗人生入手,表达对精英意识的对抗、留恋与生存的焦虑以及在精英与世俗之间徘徊的困顿,着重探讨新时期社会转型所引起的文学转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