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805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璞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表现出稳定的创作态势:1.以知识界与知识分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2.采用内倾的表现视角。3.构筑相对完整、自足又具延展空间的结构。4.优美的无懈可击的学语言。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给小说园地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短短十余年间涌现的新小说,相当于此前一千多年产生的通俗小说的十余倍。而且名目繁多,内容深广,用嘻笑怒骂之笔,揭露了病入膏肓的社会疮痍,并努力探索富国强民的改革之路。这是一部形象的中国近代史,也是小说家们救亡图强的心史。在小说发展史上,新小说具有新旧更迭、革故鼎新的桥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现当代小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65-67,74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 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配合和适应我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和教学的发展需要,新版公共英语教材经过重新编写即将面世。该系列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无论从指导思想、内容、以及编排体例上都做出许多新的变化,内容选材上更加注重时代感、启发性、实用性和文化性,编排上追求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以及可操作性。全书融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必将更好地应用与服务于我国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麦田守望者》是公认的当代成长小说经典之一,揭示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精神上的探索与迷茫。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麦田守望者》就遵循了下面的叙事结构:厌倦——出走与迷茫——逃避与漂泊。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然而,在《麦田守望者》这本小说中,却出现了引路人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命运》是乔典运的“天鹅绝唱”。小说以历史反思和自我忏悔为支点,回顾了作者大半生的文学跋涉之旅所遭受的磨难和付出的代价,既是前改革时期病态社会的一份绝好的临床记录,具有鲜活的原生态质感和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也是自我人格灵魂在那个荒谬的时代挣扎沉沦的一份坦诚的“自供状”,显示出清醒的忏悔意识和自觉的赎罪高度,具有极可珍视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笔法借鉴等涵义。  相似文献   
8.
越薪的小说旨在探索“抗战”时期上海人的个体存在方式,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宏大主题中显得独特而自我。这与“孤岛”、“沦陷区”一些作家的思想有相通性,又与“五四”学精神形成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9.
在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童年与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作家通过对视角择取、意象营造等记忆呈现方式的技术化处理,展现出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和化印记的人类最为生动鲜活的生存场景,同时更多展露出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10.
尹丽丽 《体育科研》2016,(5):77-80,95
唐代侠义小说描绘了很多体育项目,其中有现实中的体育运动,还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侠客武技。这些描写展现了唐代体育的发展水平,表现了唐代体育多样性、全民性、观赏性和宗教性等特点;反映了唐代的任侠风气,成功地虚构和铺陈了侠客的武技,从此侠文化成功地实现了文人歌咏向文学幻设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