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在社会变迁中获得新发展,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总括而言,即有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善举,慈善教育则是开办习艺所、贫儿院、慈幼院等机构,注重教养兼施.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组织、多层化的慈善道德、广阔的救济区域、先进的救济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成为近代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徐明德教授仅根据程灶女的一句口碑资料即断言胡光墉曾是安徽绩溪人,是不可靠的.胡光墉虽参与创办福州船政局,但很快就离开了,他办理其它涉洋事务只是按照左宗棠的指令行事的,所以不能称为"洋务运动的先驱者".胡光墉从事慈善活动也有取悦于当权者、为形势所迫、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等情况.徐教授对一些基本史实的叙述多不够确切,他对胡光墉的高度评价很难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张謇和熊希龄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两位有着重大贡献的著名慈善家。清末民初,他们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活动构成了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嬗变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二人慈善思想与活动,可以发现,张、熊都主张以工代赈,重视积极救济的慈善救助方式;都重视慈善教育,并办有相当规模的慈幼机构;都取得相当实效,赢得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当然,由于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慈善动机、慈善活动范围及影响、慈善资金来源、慈善与宗教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异同,恰好说明慈善行为亦可殊途同归,善与人同,并由此折射出近代慈善事业发展进程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慈善事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是化解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重新认识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采取合理定位、正确引导、法制规范等措施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校教师参与志愿性慈善可以提高学校社会地位、改善自身形象、壮大社会慈善力量等;其参与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慈善组织及有关部门等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至于具体参与的方式,可以开展慈善教育、社会募捐和智力援助等。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退休教师的社会参与问题——以慈善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退休教师参与慈善活动可以提高社会地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加社会福利等;其慈善参与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要有参与意识和行动,慈善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等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至于具体参与的方式,可以选择慈善教育、开展募捐和智力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The analysis examines the genesis of the Lippman-Kanfer Foundation for Living Torah’s Prize in Applied Jewish Wisdom (AJW) that was first awarded in 2016. The foundation invented both the phrase AJW and the prize to highlight the qualities of Jewish content being employed by promising educators and activists in the “Jewish innovation ecosystem.” This paper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the term in the writing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n delves in the sorting process undertaken by the foundation to determine the prize winners. AJW functions as a “boundary object.” The Prize is a means of constituting AJW. The development of AJW positions the foundation to be able to claim “philanthropic authority” regarding a domain it wants to cultivate and champion. It is a way for LKFLT to assert its voice in the Jewish innovation sector and articulate a new rationale beyond simply funding innovation for its own sake.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传统的现代转型。慈善理念方面,从维持传统向突出变革转变,使得慈善规模剧增。运作机制方面,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和专门化;运作的模式逐渐定型和明朗化;运作策略的选择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9.
前民国总理熊希龄,素有爱国思想,因对当时的腐败政治不满,遂弃官投身慈善事业20余年,成绩累累。这其中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宣布捐出自己的全部家产设立"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的义举。熊希龄公示了自己的财产构成,亲自遴选各界名士组成董事会对基金进行管理。基金社陆续资助成立了慈善小学、幼稚园、图书馆等若干机构,直至解放后董事会将基金社交归政府。这件事学术界虽有提及但大多一笔带过。笔者试图通过北京档案馆馆藏的相关史料对这一史实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慈善捐赠规模小,捐赠形式主要是各种实物.因捐赠的用途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即时之需,因此,各种捐赠并没有附加多少使用条件.除被动接受各种形式的自愿捐赠外,殖民地学院也采取主动募集、利用校址和校名署名权等方式刺激捐赠.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事业的最大价值在于消除了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怀疑,使对高等教育的捐赠传统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