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赵建国 《新闻界》2008,(4):92-93
通过大众媒体所认识的世界,往往不等于客观世界本身。然而,利用“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环境,千万不能将“拟态环境”取代了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不但反映现实,也建构现实,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里。受众通过对拟态环境中媒介信息的认知,进而将之转化为现实行动,影响其生活。而拟态环境中的虚假新闻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虚假新闻传播所产生的"麻醉"、"污染"、"欺骗"和"背离"功能会误导和损害受众的心理环境,给受众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媒介环境和心理环境构成的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等同于现实环境,又与现实环境密不可分,人的主观环境(心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大多在空间定位与导航领域,而缺少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拟态环境的研究有必要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拟态环境网络推手作为隐藏在互联网背后的新兴"职业",在活动中建构着特殊的"拟态环境"。通过分析网络推手建构的拟态环境的特点和成因,来对网络推手的传播活动进行解读,帮助我们认识网络推手并对他们的活动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试论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修改的过程,传播媒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媒介拟态环境以其对客观现实及受众文化趋向的修改,演绎出并非高度真实的媒介现实。特别是在多元的文化对话关系中,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更见突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