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化视角下看北美印第安社会禁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立佳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5):77-79,82
北美殖民早期印第安人与白人贸易中,酒类贸易占有很大比重。酒类贸易的发展在印第安人社会内部引起巨大的酒害。面对严重的酒害,印第安人民间和官方采取一系列禁酒的措施,并取得一些成绩。白人对此态度模糊,一切皆以自身利益为准。通过对印第安人禁酒措施和结果的探究,从印第安人自己的文化角度考察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文化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撞击及近代殖民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2.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文学派别,因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与贡献,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京派的美学思想凸显出于狂澜中自守的独特品格.这一派别在关学思想上具有崇尚"和谐",讲求"恰当"与"节制"的独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扬起义务本位的旗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本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法的价值、规范和事实的高度统一 ;义务决定权利的产生、变更和实现 ;社会法制化的进程 ,是义务本位不断深化的过程 ;义务本位对于完善立法、促进社会进步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自制与节制两个重要概念。在书中,亚里士多德没有明确界定何为自制,相反他更多地讨论了不能自制,借此说明何为自制。在他看来,自制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处于恶与德性之间,虽然不能算是一种美德。但它是达到节制这一重要美德的中间环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因此培养节制美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Uncritical acceptance of many occult and paranormal belief system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modern Western society in the past decade. Until recently few professionals have taken the time to respond to these beliefs. However, within the past few years several journals and books have appeared which contain detailed refutations of numerous occult and paranormal belief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such journals and books that are currently in print.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8.
杨豹 《教育文化论坛》2019,(1):48-53,136
"俭德"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德性。在当今大学生俭德教育中,我们需要在探讨传统俭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的基本生活标准、量入为出标准、节俭助人标准,认识其中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从而构建符合大学生所处时代发展的当代标准。我们可以从俭德的形成过程、产生的不同效果、反映的不同境界,从而构建过程性标准、效果性标准、层次性标准。同时,在这些标准的运用中,分清客观性运用和主观性运用,能够较好地推动大学生俭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自制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把自制界定为处于德性和恶之间的品质,把自制作为达到德性的中间性环节。亚里士多德用他的典型的道德哲学讨论方法探讨了关于自制、不能自制与节制的区别及其疑难。亚里士多德把自制和不能自制看作是一对相反的中间品质,认为不能把它们看作与德性和恶是一回事,但又不能看作与德性和恶根本不同;亚里士多德在对知识的分析中解决了自制和不能自制的疑难,强调了自制与人的理性、正确的逻各斯的积极的联系,阐明了自制是一种好品质,它能使人们在习惯修养中达到节制的德性,并能使我们生活得好,过上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