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业作为我国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已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共识,可是住宅业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它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却很少被人们讨论。本文主要探讨住宅产业得以确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有一、二个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住宅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四个有利条件:我国人均收入正处在300~1000美元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的时期;住宅是最终消费品,住宅产业关联度高;住宅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城镇居民已具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培育和扶植住宅产业,要平抑房价;盘活存量;大力建设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的经济适用住宅;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制;发展住宅金融;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物业管理,搞好售后服务;加大住宅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3.
比较新旧住宅建筑规范在日照间距、采光、通风、绿地和无障碍等条款的变化,展示《新规范》条款适应新时期住宅产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其人性化进步。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和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经历了一个相生相长的过程,共同为住房新体制的建立和住宅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演变,二者在现阶段都面  相似文献   
5.
院校传真     
<正>北京建筑大学签约国际协会启动校园大讲坛2014年11月18日下午,北京建筑大学在大兴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与国际铜业协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副校长兼电信学院院长汪苏、副院长魏东、张雷,国际铜业协会市场总监李荆,项目经理张伟、黄炜,住建部住宅产业杂志社副主编娄立平、电气与智能建筑杂志社运营总监刘新娟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电信学院副院长魏东主持。  相似文献   
6.
住宅金融与住宅产业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住宅金融的发展能促进住宅生产的发展,促进住宅消费的扩大,促进住宅产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住宅产业的培育并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住宅金融,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建立住宅金融体系;第二,开拓住宅金融市场;第三,建立和完善住宅金融运行机制;第四,建立和完善住宅抵押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随着国家把住宅产业做为新的推动经济增长点政策出台,住宅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随之而来的因住宅质量引发的问题却日渐增多,其中主要一项即是地下室进水而无法使用的问题,成为物业管理部门和用户之同矛盾的结症。造成地下室进水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项主要的原因即是室外排水工程质量不合格.引起污水向地下室倒灌,仅以哈市房地局为例.现各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出现此类问题的地下室有近百处,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住宅建筑是住宅建筑的一个分支,与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一样是住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工厂化生产的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建造而成,由于具备其他结构无法比拟的优点,钢结构住宅已经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从设计、施工、到一系列新材料的使用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因而在国际范围内代表了未来的住宅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课题组前期工作成果,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辽宁省住宅产业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拟合值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吻合程度符合预期,预测结果显示辽宁省住宅产业未来一段时期依然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住宅建设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住宅需要设计和建造,另一方面关于住宅建设新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增多。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在新的形势下日益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方法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基于对SI住宅的研究,提出了CSI住宅的概念,希望以住宅产业化的方式在不远的未来使中国的住宅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分析CSI住宅之于传统住宅的优势和发展面临的困境,对CSI住宅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