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4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安林地区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在安林地区形成了两条成矿带,包含8个矿田。在有利成矿的地质构造和岩浆岩的复合部位,形成了矿石储量最大的李珍矿床。根据物探异常显示,安林地区仍具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金鸡岭岩体为例,研究其风化壳特征及与稀土成矿关系。通过对金鸡岭岩体风化壳特征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床特征的综述,认为金鸡岭岩体稀土元素的高丰度值是大坪稀土矿成矿的必要条件,风化壳作为稀土元素的载体与其成矿关系密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风化壳的全风化层与半风化层之中,稀土元素含量与粘土矿物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中已经得到大量的应用,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微生物技术在成矿、选矿、矿物”炼、尾矿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微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中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昆仑地区分布有较大规模的砂金矿及强度较高的以Au为主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但岩金找矿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本文在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大沙沟地区进行了成矿远景区划分,提出大峡谷东山Au、Cu、W找矿远景区、大峡谷西山Au、Cu找矿远景区、日吉普Au、Cu、Pb、Zn找矿远景区等三个找矿远景区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有望在金及多金属找矿方面会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控制蓬莱西部金矿成矿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地质构造与岩浆岩。根据构造-热年代学,蓬莱西部地区金矿的早期成矿深度大于10公里,中晚期成矿深度4~7km。蓬莱西部地区的最大剥蚀小于5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因此深部至少还有1~5km深度空间具有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因为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统一的国内外市场的形成,我国有色金属市场也形成了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虽然号称矿产资源大国,但是相比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国的矿产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因此我国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探测和开采有色金属,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关乎后代子孙的幸福。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的前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洋山钼锌矿化点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西北约60 Km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的主脊东坡。属于额尔古纳燕山期铜、铅、锌、金、银、钼、铀Ⅲ级成矿区(带),白卡鲁山燕山晚期铅、锌、金、铜IV级成矿亚带北部,本文深入研究了矿化点的地质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高精度磁法特征、激电中梯特征、矿(化)体特征。并确定找矿标志,指明该区的找矿方向。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直接或间接找矿标志等方面阐述了本矿化点的成矿潜力,进一步开展工作会在地质找矿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的修正算法,能较好地修复常用的Gauss消去法、迭代法本身或数据的限制而导致预测精度较差的缺陷,并用其研究了广东下庄某区域岩层中K和Th对U成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本世纪60年代起,地球科学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板块构造的问世及其迅速被国际地学界引用是这场大变革的重要标志。准静态的地球模型已被抛弃,代之以高度活动的动力地球观念;经多年的争论,灾变已被作为地球构造发展的重要质变形式之一。大陆超深钻的出人意外的结果,地壳不同层次间的拆离、大型推覆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发现,使大型再次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