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14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问卷测试与访谈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典型错误认识,经过学习后没有得到有效转变。问卷测试成绩与数学成绩在0.05水平上无显著性相关,与力学成绩有显著性相关,男、女学生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牛顿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图1是德国纪念牛顿诞生350周年的极限片,图2和图3分别是匈牙利和苏联纪念牛顿逝世250周年的邮票和邮戳).1669年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图4为英国邮资机戳,戳中的头像为牛顿,邮寄地址Cambridge即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2 0 0 0年第 10期 ,谢燕燕、欧阳祥云两位教师针对牛顿第三定律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演示装置 ,用来演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静摩擦力、电磁力 (非接触力 )。该装置操作简单 ,可见度高 ,是一巧妙的设计。其中关键的是自己设计的操作平台 ,独具匠心。但一般的物理实验室 ,尤其是普通中学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验室可能都没能力制作。我在该文的启发下做了一些改进 ,可完全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和条件。使之制作简单 ,易于推广。经我校教师实际使用 ,效果也很好。现介绍如下 :1 制作方法 (如图 1所示 )(1)操作平台的制作图 1 操作…  相似文献   
4.
苏凤朝 《物理教师》2001,22(7):36-37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它的体积和密度的乘积来定义,即m=pV;并进而指出:如果一个物体的体积为1,它的质量为1;那么同样材料构成的另外一个物体,它的体积为2,则它的质量也为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顿对质量的定义存在着重复循环定义的不足.这种定义没有真正说明什么是质量,以及质量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 (I.Newton)对力学基本原理的一个最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在 16 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牛顿指出 :“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 ;或者说 ,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 ,并且各自指向其对方 .”也就是说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同性质 ,各产生其效果 ,并且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但是 ,荷兰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 (H.A.Lorentz)曾指出 :“但依我看来 ,没有什么理由迫使我们把那一命题 (指牛顿第三定律 )抬高成为绝对正确的基本定律”[1] .即牛顿…  相似文献   
6.
灵活、合理地运用Flash变量函数,可模拟物体的运动,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三层三帧”法。我经过反复的试验,摸索出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即在一个按钮中编辑arction动作,实现运动的模拟。姑且称之为“按钮法”。本文以“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为例,介绍“可控运动”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的轨道变换问题历来是人造地球卫星这一节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在本节中的个别细节问题上常出现不清楚的地方,导致理解错误,本文对卫星发射问题结合数学推理就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究说明。1椭圆轨道中向心加速度的处理对人造地球卫星我们通常都用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但是如果卫星在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8.
许多高中物理的综合问题,都是由较简单的物理情景及问题结合而成的。在高三的复习中,可抓住这些物理问题的特点,巧妙设置物理情景,从学生较熟悉的物理情景及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这些较简单的物理情景问题的分析中掌握复杂的物理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考复习中,理科生应掌握中学物理七个方面的知识。即:一个比值;两个没有单位的物理量,两个相斥、相吸,两种场力线;力的三要素,牛顿三定律,乐音三要素,波的三个身份证,电流的三种效应,玻  相似文献   
10.
苏延春 《青海教育》2011,(11):38-38
牛顿第二定律不仅能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而且能解决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这时表达式可写为F=m1a1+m2a2+…+mnan①其中,F是系统所受的合外力,m1,m2,…,mn是组成系统的每一个物体的质量,a1,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