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oronising of steels is a hardening process to get high surface hardness. The erosion resistance of boronised steels was researched with the use of four kinds of erodent, i.e. glass, alumina, quartz and silicon carbide. The erosion rat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erodent hardness and severe erosion occurs with high impacting angle range of hard particles. SE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hipping is caused by repetitive impacting of glass and quartz, whereas by alumina and silicon carbide impacting, chipping, and that plastic flow take place simultaneously and the erosion rate reaches the peak value when the impacting angle is above 60°.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陕北岔巴沟流域,依据不同的时间尺度,挑选了1964年及1966年中能覆盖整个岔巴沟流域的9场降雨(次降雨尺度),包括着9次降雨的6个月份(月尺度)以及1964、1965、1966和1967连续4年(年尺度)的侵蚀产沙数据。分别在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等不同空间尺度下,考虑次暴雨、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侵蚀产沙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坡面尺度与支沟、干沟尺度的侵蚀产沙方式有所不同,后者年际产沙模数变幅比较小(年际间产沙模数差异系数为0.42);在同一时间尺度下,产沙模数的大小,由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大于由空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小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大小变化比较随机;在大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呈现一定尺度效应。相同面积区域不同时间的产沙模数差异系数分别为:不同次暴雨之间最大(1.05),不同月份之间次之(0.835),而不同年份之间最小(0.76)。本文将侵蚀产沙的能量分为质与量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坡面尺度与流域尺度能量变化与侵蚀产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林敬兰 《资源科学》2004,26(7):111-118
福建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两次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15070.07km2的98.42%,侵蚀面积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2.31%的6个设区市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20%的东部沿海占据了侵蚀总面积的56.26%,相对侵蚀面积东、西部分别为15.66%和9.65%。然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则东部沿海比西部内地少196.56km;从土壤侵蚀现状图上还表现出侵蚀斑大多分布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离居民区越近,侵蚀越重的特点。90年代末期的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13127.31km2,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空间分布规律与90年代中期一致,即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块状不连续分布的特点,侵蚀总面积和轻中度侵蚀面积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下降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相反。根据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发展经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利用非编织型资材之高分子材质人造抗冲蚀网,探讨在不同坡度下土壤冲蚀量之改善效率。本研究于试验木床上铺设南投县鹿谷乡海拔800m处之农地土壤,土壤表面铺设人造抗冲蚀网,并以设计之油压控制坡度举升平台改变坡度,以人工仿真降雨机仿真降雨强度130mm/h。实验结果发现,于坡度15°之土壤冲蚀量实验中,铺设人工抗冲蚀网较未铺设抗冲蚀网之土壤冲蚀量减少62%;坡度25°之实验土壤冲蚀量减少53%;坡度35°之实验土壤冲蚀量减少53%;坡度45°之实验土壤冲蚀量减少51%。经此实验发现,对于边坡土壤在降雨情况所引发之土壤冲蚀量而言,铺设人造抗冲蚀网能有效降低土壤冲蚀产量。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敬兰 《资源科学》2004,26(Z1):111-118
福建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两次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15 070.07km2的98.42%,侵蚀面积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2.31%的6个设区市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20%的东部沿海占据了侵蚀总面积的56.26%,相对侵蚀面积东、西部分别为15.66%和9.65%.然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则东部沿海比西部内地少196.56km;从土壤侵蚀现状图上还表现出侵蚀斑大多分布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离居民区越近,侵蚀越重的特点.90年代末期的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13 127.31km2,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空间分布规律与90年代中期一致,即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块状不连续分布的特点,侵蚀总面积和轻中度侵蚀面积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下降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相反.根据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发展经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白莲河库区水土流失是导致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从库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治理库区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建议,对治理库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An Erosion Model (EM) of employee turnover is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previously observed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centrality and employee turnover. The EM hypothesizes that social support moderates the centrality–turnover relation as those more active in the organization's social network experience less job strain due to esteem provided by work peers. Three EM hypotheses were supported using meta-analytic procedures with significant relations identified between centrality and turnover (k=5, r=.29), social support and centrality (k=7, r=.23),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k=17, r=.35). Future research for EM expans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8.
<正>In Xishuangbanna,one of China’s most biodiverse regions,landscape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due to the conversion of tropical rainforest to rubber plantations.In steep areas,terraces are often constructed before planting rubber trees,which causes two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soil:the destabilization of soil in the bench terraces and the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of unvegetated riser faces to erosion.Few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e nature and intensity of erosion on bench terraces.Prof.LIU Wenjie and his colleagues from the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XTBG)conducted a study in Menglun County(21°5′39″N,101°15′55″E),Xishuangbanna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科技广场》2007,(1):128-129
设计红细胞识别统计系统,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的密度。采用VC 6.0,综合运用图像平滑、阈值处理、孔洞填充以及图像腐蚀等技术,识别出血液中的红细胞,并统计其个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rona和Spot影像的近40年黑土典型区侵蚀沟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沟状侵蚀是我国东北黑土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侵蚀沟动态变化的研究多采用GPS或摄影测量的方法监测某些侵蚀沟的短期变化,由于缺少早期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于较大时空尺度上侵蚀沟分布格局变化的研究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克拜东部地区作为典型区,以1965年的美国高分辨率侦察卫星Corona影像和2005年的Spot-5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建立了黑土区侵蚀沟的遥感解译标志,阐述了不同类型侵蚀沟的遥感影像特征,通过对遥感影像的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克拜东部地区1965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的侵蚀沟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965年以来克拜东部黑土区侵蚀沟分布的格局变化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克拜东部侵蚀沟密度高值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呈集中连片分布趋势;沿通垦河分水岭两侧受地貌发育自然过程的影响,侵蚀沟密度变化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是促成侵蚀沟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林地向耕地和草地的转化过程中,侵蚀沟密度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