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066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4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异化”的主题。并通过分析“父亲”的个性发展和鸡蛋的象征意义,探寻使“父亲”异化和安德森戏剧性弃商从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图书馆的协同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巧云 《图书馆论坛》2006,26(4):177-179
在简述现代图书馆的特征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的各类协同服务,并从三个方面简要描述了协同服务的行为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录学复兴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站在当代科学的新视角,对我国古今目录学的内容、性质、特点、成就与问题做了梳理与总结,重点探讨了当代目录学复兴战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则反作用于社会与教育,最终必将起到推动社会与人的和谐一致。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体现着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使受教育者充分自由发展是现代教育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龙彪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28-30,35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取向,而他们的政治取向是否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政治方向相一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要加强政治引导、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进行政治心理的有效调适、激发政治参与、对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的科学利用等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使用Modem拨号上冈的连接过程及所用协议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以通过联通171拨号上网访问网站Http://www.google.com/为例对报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把科举制放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是以伦理主义为价值取向,而科举制的实际运作过程却是以智识主义为价值取向,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而且也不可能转纪为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学以“悲剧美感”取代传统的“优美美感”的主导地位,因为悲剧美感有利于我们民族灵魂的改造。这种悲剧美感与西方现代悲剧美感相比,虽有相通之处,更有质的不同。这种悲剧美感的主要情感是“悲凉”,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我们民族灵魂的变革都极其艰难造成的。除“悲凉”外,还有“悲壮”和“悲喜剧结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虽然存在着诸多的方法,但解读者对它最终的解读意见却不外乎三种:一种是以求真为旨归的历史意见,一种是以顺应政治需要和社会思潮为旨归的时代意见,一种是以指向解读者的内心为旨归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融合于现代汉语写作中,作品的语言极具特色,尤其在文言与白话的融合方面达到了自然浑融之境。他的语言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展现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追求,实现了对语言工具性的超越。标志着现代文人在文学传统上的继承、复兴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