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嫩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传承人的现状和影响传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湖南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发现目前非遗校园传承人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身份识别限于表层、情感归属缺失、行为趋向消极。产生的原因在于培养环境恶劣、责任意识淡化、身份制度不够完善、情感体验遭受冲击。提出可以通过完善非遗校园传承人培养环境、提升非遗校园传承人的传承意识、出台非遗校园传承人的身份制度、强化非遗校园传承人的仪式教育等路径来增进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4.
以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省级传承人李远辉为个案,通过整理李远辉的口述文本,从他最初的学艺到如今的传承活动,运用口述史的方法记录李远辉与沱江船工号子的传承之路,让更多地人了解沱江船工号子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民族志方法,以民俗学理论为基础,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传承的原始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从古至今的有效传承,其原始路径依靠的是各民族习俗惯制、传承人、群体化共生共融的传承体系。目前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文化受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冲击较大,如何传承少数民族优秀节日体育文化,激活优秀传统民族节日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漳缎三问     
2014年深秋,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副馆长王晨,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坊主周家明.他们各自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前者是漳缎织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者是从事丝绸生产多年的传统手艺人.二人同时到访,为的是中心库房里新发现的24件丝织品祖本与10多件漳缎样本.经过谨慎鉴定,确认这些祖本正是目前外界已很难见到的漳缎祖本,而之前我们一直误以为是宋锦祖本.那么漳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丝织品呢?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漳缎的三个疑问.  相似文献   
7.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教训都表明,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概念、内容、特点、地位、作用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定义 目前,传承人的概念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祁庆富所言,“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济南回民中学高培芬老师入选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老师是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人,我国著名古琴艺术家张育瑾先生的嫡传弟子。“现在经过以前老前辈口传心授的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要加把力。”高老师在入选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指的是带学生、传承古琴文化的事。高老师做得很好,她义务辅导学校师生,培养了一支在济南市颇有影响的回中古筝演奏队。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与传递者。因此对传承人现状的系统调查和评估,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被国家2006年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铜梁龙舞",是集民俗、歌舞、彩扎工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系统,其中的彩扎工艺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因而基于系统方法和田野调查,探寻其保护、发展的机理,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打造"人文重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