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春节前夕,沈阳《华商晨报》连续报道的“穷父救女求助富人”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吉林农民刘福成为了给11个月大的女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花光了东拼西凑借来的6万元后,写信向他听说过的“中国富豪”们求助。在第一封求助信发出10天没有回音的情况下,刘又分别写信给更多的“中国富豪”,并将此事告知媒体。获悉此事的《华商晨报》不仅公开了被求助的六位富豪的名字,而且不断打电话询问富豪们的打算和反应。对于有捐款意向的富豪,媒体热情报道,而还没有捐款的富豪则在报道中被再次点名。  相似文献   
2.
唐瑾 《编辑之友》1998,(4):44-45
Babel是英语中的一个单词。当首字母大写,中文按音译译成“巴别”,巴别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城市名,战又释义为“巴别城”。首字母小字的babel意为“混乱、嘈杂声”。这两条释义都与《圣经·创世记》中通天塔的故事有关。说的是自从神按照神的形象,神的样式创造了人之后,“天下人口音言语都是一样。”(见《新旧约全书》第11章)当他们移住东方时遇见一片大平原,就在那里定居,并商量在那里建一座城和一座塔,塔要建得高高的,一直通往神(上帝)住的天上.因而又叫通天塔。天下人这种狂妄僭越的想法使神——耶和华十分担忧,只得“变乱他们口音,使他们言语被此不通”又“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见《新旧约全书》第11章)。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了啦啦队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啦啦队在我国日益商业化的发展对传统啦啦队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引起人们全面客观地审视过于商业化的啦啦队文化,从而扬其利、去其弊,推动啦啦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质上是资本主体性批判.资本主体性是资本权力与形而上学绝对同一性的联合,是现代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是人的主体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幻影,因而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才有主体性,或者说,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资本主体性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僭越.资本主体性表现为拜物教式的谵妄.在拜物教的"三位一体"中,资本拜物教是最后的、也是最神秘的形式.因此,瓦解资本主体性,必须从扬弃物化入手,而扬弃物化的根本在于铲除物化产生的私有制基础.只有在扬弃私有制的现实运动中,才能在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中把握人的总体性,在总体性中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何李新 《天中学刊》2009,24(6):80-82
唐代许多男性诗人在诗歌中注入浓重的女性色彩,诗歌中的女性存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尤以李白为典型.他在众多描写妇女的诗歌中,或经由时空想象把女性奉为崇高的他者,或刻画现实女性对男权的依附与僭越,种种书写策略展现出两性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诗人对女性形象的大量书写所掩盖的恰恰是真实女性的缺席.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僭越或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僭越是主张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合而为一的必然结果。而从教育理论来源、逻辑基础、表现形态来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是本然脱离的,而这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品花宝鉴》一向被人视为是部描写同性恋情的小说。可细加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着僭越性别的大胆人物构设表现的仍是传统的情爱模式。他在有意无意问谑仿了两种传统的爱情故事类型:一类是才子佳人式的情意缠绵;一类是风尘女子对落魄书生的情义双全。透过这一矛盾复杂的写作姿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情爱”的认识与表达。  相似文献   
8.
形象僭越是以话题性增加广告的关注度,它与广告的逐利性、娱乐性以及消费主义的盛行相关.僭越遂成为广告的话语模式之一,而僭越题材的广告也会随着话题市场的争夺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丁亮 《青年记者》2007,12(22):37-38
到底是"谁"在新闻中叙事,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争论颇多,比较具代表性的有何纯的"集合体"说——"一个新闻叙事文本的隐指作者总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才是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