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冀涛 《精武》2003,(1):16-16
在本文中,笔者将试以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的武学思想为指导,对二节棍技法做系统的原则性的综述,力求为广大二节棍练习者提供参考,以便大家能直入核心,掌握技法,并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沈飞 《收藏》2020,(4):122-127
明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下令,鼓铸泰昌通宝一年,然后再铸天启通宝。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铸完泰昌通宝之后,即开铸天启通宝。天启二年,户部正式设立宝泉局来铸钱,由右侍郎主持,名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其铸额远远超过工部的宝源局。军队的铸局只保留西北三镇密云、蓟镇、宣府三个铸钱局,所铸钱币都是为与后金作战的军队发放兵饷,很少直接为民用铸钱。  相似文献   
3.
韦力 《收藏》2016,(5):34-39
正按照学者的说法,套印本始于元代,但真正广为人知,却是到了明代的万历天启年间(1573~1627年)。而这期间,搞套印本版刻的两大家就是闵氏和凌氏。而这两家都处在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晟(sheng)舍村,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在出版史上留下了这等光辉的一笔,当然值得细细研究。我曾得到的一种说法:闵氏和凌氏在书籍套印本上争奇斗艳,原因就是在出版业上的竞争。这个故事要从凌漾初讲起。  相似文献   
4.
杨红  殷姿 《体育科研》2016,(1):85-87,92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以明宫词为主,明史及明代野史杂记为辅,考辨明代天启年间,后宫不同地位的宫女平日里的休闲活动。宫女游戏是女性体育的组成部分,笔者在大量文献中发现了些许新材料,以期填补女性体育史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隆德县清泉村李家武术是古老的宁夏民间武术流派.主要有:拳术、棍法、枪法等.本文在访问调查的基础上,对李家武术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俞大猷 《精武》2007,(7):19-21
自序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  相似文献   
7.
曹广超 《精武》2007,(3):12-13
齐眉棍又称门旗棍,是洪拳拳系中古老而著名的棍法。因棍之长度与练习者眉齐,故名。又因它身兼劈、扎、拦、砸、云、挑、格、挂、抡、扫、戳、崩、绞、点、拨、插、转、滚、扣、横、分、击、架、托等二十四法,故又有“二十四棍”之称。它以顺势持棍、调把换势、梢把兼用、长短兼施、刚柔相济而著称,更有灵猛泼辣、密集如雨、气势恢弘的演练风格。此棍可单练,又可对练。本拳门人常因不会此棍而不被认作传人,更有其它拳种武师因得不到此棍而引以为憾。本地又流传有“西关的梢子东关的棍”,东关棍即指此棍。  相似文献   
8.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疯魔八棒,系疯魔棍体系中古老原始的技法,也是疯魔棍体系的母系棍法。此套棍法共分八趟,每趟左右兼练,反复单操,并无套路。久习纯熟后,可任意组合变化,形成多种绝妙的实用技法。  相似文献   
10.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的史料分析,还原了隋末唐初、明代少林寺僧参与政治与军事文化的历史事实。“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记忆,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二者文化价值取向趋同,一致指向“匡扶正义、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精神层面。“十三棍僧救唐王”培育了“明代僧兵抗倭”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而“明代僧兵抗倭”演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