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89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4,(12):60-60
我有幸在校阅览室内看到了贵刊,心中十分欢喜,对贵刊爱不释手。尤其是贵刊中的武术讲解及中华传统武术挂图,更让我喜欢。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把贵刊以往所有的挂图全部汇编成一册,我想许多人都会需要的。另外我十分喜欢贵刊的挂图,不知能否赠送一两张给我,或者卖给我一两张。  相似文献   
2.
2003年、2004年香港国际武术节圆满结束,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原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山同志是两届活动的总策划人,又兼第二届活动的总裁判长,当谈到这两次活动时,他如数家珍地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唐黎标 《武当》2008,(10):55-56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历史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且内涵相当丰富。现在,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沧州武林国手辈出,明清两朝曾有2000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皆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域。  相似文献   
4.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十七年》一书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并将2040年视为"扬帆之下"通过历史三峡的年份。以历史学家的预测来看待中国社会发展,我们无疑仍处在"历史三峡"的惊涛骇浪之中,波诡云谲,险象环生。一切皆流。在充满流动性的现代社会,为了回应这一时代命题,我们尝试着捕捉急剧变化的时代正在涌动着的潮流:互联网"润物无声"地改变我们的知识生产;"健康中国"的大纛悄然矗立;传统乡村文化不断遭到城镇化的改写。在这种"新常态"下,  相似文献   
6.
姜越  金山 《精武》2007,(3):9-11
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一种技击性非常强的拳种,在实战中以招也打,不招也打,连招带打。其打中有拿,拿中有擒,擒中有摔,擒摔结合。现介绍螳螂拳擒摔十法,以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7.
揭示现行武术教学计划存在培养目标与就业现实之间脱离、人才规格与毕业达到要求之间有落差、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缺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认为:缺失从学科角度深刻把握本学科的内在特点、缺乏从国内外社会需要视角及时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缺少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立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出修订的设想: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培养目标中增加"安保系统、娱乐演艺和国际文化传播"方向、人才规格应该定位"高级"、课程设置避免竞技项目化、认为武术技术是一种身体操作知识,从知识角度构建课程,"突出拳种课程化,课程分层体系化"、武术课程技术体系结构为功架类--长击类--短打类--圆柔类等,提出建立基功课、"师徒传承"方式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司朝英 《精武》2007,(10):25-25
在河南南乐流传着一支形意拳,这支形意拳被称为"河北派形意拳",是聂登山、马二先生传授下来的优秀拳种。恩师聂恩相先生,河南南乐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祖父聂登山(1889~1967年),早年练洪拳,是南乐一带有名的洪拳名手。其身材魁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0,(4):66-67
李派太极拳是较赵堡、陈、杨等太极拳晚生的一个拳种。但它仰宗祖师张三丰,根脉连武当,所以文化源流久长而古老。李派太极拳直源北派之一的杨露禅先师和南派甘淡然(甘凤池先师后代)先师,乃南北合流融汇而成,时称“武清派太极拳”。而门中代代相传李派太极拳更属张三丰祖师弟子金蟾子(俗名李道宗)一脉,故称“武当悟休金蟾派太极功”。今著名“钓蟾功”仍在本派流传。据传,李瑞东老先生功至高能而达神奇且独领风骚,有赖此功。  相似文献   
10.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