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虎雄鹰     
这架“来势汹汹”的P-40像真机采用了“飞虎队”的经典涂装。如果仔细观察,模型粗糙的颗粒状表明它是一架泡沫机,好在其整体做工及座舱、刻线等细节还算精细,特别是机头外凶猛的“血盆大嘴”栩栩如生、分外抢眼。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业是当前投影机最大的应用市场,对投影机采购有特殊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薄差油层的开发开采难度大。当前,油田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变差,如何保持油田的高产、稳产,保证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目前,通过功图测试发现,我队正常生产井沉没度小于50m的油井数在逐渐增加,为了有效控制油田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对抽油机井处于低沉没度工作状态下而造成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油井在合理沉没度区域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机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为了研究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可将机采效率效率影响因素分解为地面因素、地下因素和设计管理因素。1、地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实施(换泵)增产措施后,单井产量的预测值与实际产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广义IPR方法及修正方法,其预测产量平均计算误差在7%以内.  相似文献   
6.
合理沉没度与机采系统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合理的油井沉没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效率.根据东辛西油田抽油机井大量的矿场资料,按照油井的不同含水级剐,对油井沉没度与泵效变化加以回归,形成了油井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图版,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西山坡茶园机采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原因广西茶园大多建立在山坡地块上,现阶段的茶叶采摘仍然依靠效率低、强度大的人力,而机械化采茶效率是传统手工采茶的10倍~15倍,可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采茶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是逐步实现茶叶生产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现代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机采的山坡茶园应选择和培养树冠形状一致的单人修剪机和单人采茶机,选用节间长度大、发芽整齐的茶树品种有利于机采工作,如福鼎大毫、福云六号,而要保证机采茶园的产量与质量,实现可持续生产,就要保证在机采前后都要有充足的肥料供给,机采后的鲜叶不宜直接用来加工,应对其进行分级处理,一般采用风选机、滚筛机、圆筛机组合进行分级才能将破碎叶、杂物有效去除从而达到相应的鲜叶加工要求。广西山坡茶园要实现机械化采摘虽然任务十分艰巨,但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
薄煤层采高一般不大于1.3m、大倾角煤层,也就是倾斜煤层,以及赋存不太规则的煤层,因其条件特殊,其机采工艺各有其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薄煤层滚筒采煤机采煤的特点、刨煤机采煤的特点、刨煤机的刨煤方法等机采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抽油机井普遍存在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地面设备、井下工具、采油管理工作等,本文结合生成运行情况,提出了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措施,提高经济产量。系统效率是衡量机采井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反应了油井目前的生产状况,更反映出油井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用电损耗情况。近些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以节能降耗为目的,提高机采井的系统效率、有效降低机械采油能耗已成为一项急待完善解决的问题。系统效率概述如下: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发明》2004,26(12):39-39
有了这款N-Gage手机,你完全没必要每天兜里揣着一台手机、一台掌上游戏机再外加一个MP3那么麻烦了。因为这款手机除了通话外,最大的功能就是打游戏。无论是在车站等车,还是外出旅行,N-Gage都能成为你的好伴侣。而且该机采月符合游戏者使用习惯的横板设计,这更加方便了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