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随着"村改居"转型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为了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社区文化生活,更好的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文章以湖北省仙桃市N社区为例,分析了转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比,村改居社区的社区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有其特殊性。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研究专业社工机构在提供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对益仁社区的社区教育的作用,发现专业社工机构在村改居社区村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重构社区文化、特殊群体的社区教育和社区自组织的培育上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专业社工机构在参与村改居社区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的联动有待加强、专业社区教育力量亟须补充、社区内外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需要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区职能从行政管理向提供社会服务转变,村改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伴随着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凸显出来。文章透过赋权理论的应用及实践,针对社会工作介入S市村改居社区居民身份认同、城市适应、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和途径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反思,以期为当下村改居社区的治理模式提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的浪潮下,进行"村改居"社区建设是推动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现阶段研究"村改居"社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该领域文献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学者运用的多种理论研究视角进行了整合,重点从基层党组织、社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以及社区管理等方面对该领域内的相关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综合梳理。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山东省部分村镇"村改居"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对"村改居"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并且以其他学科领域中对"村改居"社区的研究作为主要参考,结合山东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以临沂市月亮湾社区为例,对山东省"村改居"社区体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我国其他地区"村改居"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村改居"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撤销符合一定条件的村委会,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村改居"是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从村到社区,从农民到居民,撤村建居涉及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完善"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某区的实地调研,剖析"村改居"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止疫情从境外输入,厦门市成立机场入境人员分流服务中心。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厦门市湖里区抽派108名干部,分4个业务组24小时办公,随时提供分流服务,全程为入境人员测量体温、按序分流、采集信息。全区1.3万名志愿者成立358支小区防控志愿服务队,投入所有小区、村改居社区等防疫一线,将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到"最后一百米"。  相似文献   
8.
"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转型中包含着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区和谐文化,提高居民的现代化素质。社区文化转型应该坚持多元取向与一元导向相统一、外灌与内生相统一、层次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具体的实践途径有:完善"村改居"社区的物质文化设施,为文化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制定"村改居"社区的制度规范,为文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村改居"社区的思想文化教育,为文化转型提供精神条件;开展"村改居"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城镇化、振兴乡村及全民健身等战略要求下,“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已成为推进城市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以国家顶层设计倾斜、生产与生活空间转换及经济结构转型为切入点,在系统阐述政社同构、政社分开下“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的总体性生存、主体性生长基础上提出政社协同下独立性合作治理的新逻辑,进而寻找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双轨制形式下社区体育治理中体制空转与工具去功能化严重;空间并轨下社区体育治理中结构性力量衰减;社会关系网络转换下居民集体认同感下降;社区经费不足与分配失衡下社区体育治理受限。从明确多主体间权、责、利平衡,完善监管机制中的标准、规范与量化考评;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构建社区体育治理重心下移的承接体系;畅通社区体育治理过程的互动渠道,打造共同体生活平台;完善社区体育资金专项与配比,实现社会体育资源引入、共享与互惠4个方面为治理的逻辑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些村庄被改建或拆建成社区,农民通过集中居住成为了居民或市民。在这种新社区中,因生存空间转换、生计模式改变、规则意识重建以及治理资源缺失等因素的困扰,使社区治理面临困境。其中人的文化理念的适应性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如何通过以新居民为主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来重建其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以形成新的身份认知和社会认同,成为社区有效治理的现实挑战。成都市龙华社区的新市民教育工程便是为了应对这一治理困境进行的探索,本文探讨了这一工程的绩效、运作机制和限度,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