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2007国际杂技滑稽展演"已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滑稽艺术的发展,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现并储备优秀节目和人才。这是一次推动滑稽艺术进步与发展的展会.是杂技同仁相互交流、与时俱进的盛会。滑稽表演是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滑稽艺术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观众群体了解滑稽的人不多,以至  相似文献   
2.
北大红楼中有不少的名人.许多逸事都有纪录的价值.如马裕藻、许之衡、林损、刘半农、钱玄同诸人都已去世,又事隔二三十年,现在谈谈似乎也不妨事了。但是他们都是我的前辈.随便谈讲他们的故事.虽然并不一定牵涉个人的私德,而且讲话的人也无故意毁谤的意思.总之逸事都不免有点滑稽味,那就含有小小不敬之意,不是后学所应当的。所以不能不从谨慎,只好选择无甚关系的事情记述几则下来,真是所谓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3.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往往被定位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陈大声的《滑稽余韵》中大量对市井景态和市民众生相的描写,被人们肯定为“不可多得的认识古代市井社会的奇文”。其认识价值在:呈现了明中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面貌、展示了明代中期逐富重利的社会趋向、反映了明代士人交往下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滑稽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将于2015年8月20日至10月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该项目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全程支持,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协办。本项目借助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高端平台,聘请国际知名滑稽教师授课,以先进理念和丰富舞台经验为我国杂技界培养滑稽表演人才,发掘、培育国内本土的滑稽表演者,为中国滑稽艺术发展提供助力,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6.
徐卓呆的滑稽小说既有新文艺作家的艺术手法,又兼顾一个通俗作家的写作趣味,在新技巧与通俗趣味上都有独特的表现。本文从徐卓呆滑稽小说创作的结构,视角等几方面来谈其创作中新的因子。以及论述其小说中追求的通俗趣味因素,包括消遣性,哲理性,讽刺性等。  相似文献   
7.
喜剧与面具     
陈钢 《华夏文化》2008,(3):43-44
在中外文学史上,喜剧总和面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早在《诗学》第五章指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表意性质。在原始祭祀仪式中,面具是巫术的法器,造型的手段,神灵的象征,图腾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幽默的心理动力系统是应用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分别从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问题面前的创新思维、人格成长的自信、乐观的态度以及对不良现象的善意的讽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幽默的心理机制与效用,为进一步探索幽默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罗马时期以来,维特鲁维、贺拉斯、维兰特、格斯顿贝格、雨果、黑格尔、菲舍尔、罗斯金、施特罗布尔、凯泽尔、菲利普·汤姆森等人的看法构成了西方主流怪诞理论怪诞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融合而成,既可怕又好笑是它的接受反应。  相似文献   
10.
父亲年老闲来无事,加之一直喜欢钓鱼摸虾,便承包了村里的一顷鱼塘。我每次回家,总爱到父亲的鱼塘边满足一时垂钓之乐,其间总有一些左邻右舍的孩子前来为我助兴,看他们的欢喜劲,我猜他们一定也是垂钓迷。一次,我和父亲谈起那帮孩子。父亲乐呵呵地告诉我,这帮小鬼不光眼馋垂钓,有时还买些酒让父亲吃,直吃得父亲醉醺醺的,他们就偷偷背着父亲直奔鱼塘偷钓起来。有的时候,父亲佯装醉酒,让他们去偷钓,看他们钓得差不多,便一步三晃朝鱼塘走去,那些孩子吓得撒腿就跑,那滑稽相真逗人。甚至,有些孩子白天垂钓不过瘾,夜间还打着手电偷偷来钓。最后父亲对我说:"那帮小鬼对钓鱼的喜好真不亚于儿时的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