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松音乐及音乐电针对有氧运动疲劳的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聆听放松音乐或足三里音乐电针法对49名男大学生的有氧运动疲劳治疗15 min,通过心率、下肢肌力、血糖、尿蛋白、视觉简单反应时、主观体力感觉(RPE)等生理、生化及心理指标评估和比较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使心率及RPE显著下降;放松音乐还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并有缩短视觉简单反应时的趋势;音乐电针使RPE下降的幅度超过听放松音乐,但下肢肌力及血糖显著均低于治疗前,视觉简单反应时有延长趋势,并显著长于安静状态.表明:放松音乐能促进心血管及心理疲劳恢复,增强肾脏调节能力,改善中枢及骨骼肌疲劳状态;音乐电针对心理疲劳的恢复效果优于放松音乐,对心血管疲劳的作用与放松音乐相近,而对骨骼肌疲劳、中枢疲劳及机能状态下降等的作用不及放松音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腰部力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毫针组、电针组、温针组三组,每组各30人,分别采用毫针、电针、温针的不同方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腰部力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温针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优于毫针和电针(P<0.05);温针和电针在腰部力量的改善上优于毫针(P<0.05),而温针和电针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三种针灸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腰部力量,但综合来看,温针更优于毫针和电针,说明温针在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及总体疗效如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试验组24例,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电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经过3周的治疗,电针组和针刀组均取得了一定的近期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疗效的趋向性与治疗方法有关,针刀组更加趋向于临床治愈(P=0.04)。(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指标分值比较: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与电针组治疗后各指标分值比较,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压痛、肿胀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刀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电针组。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认为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 ,有少部分转换性癔症患者由于暗示方法不正确或反暗示影响或病后强烈的疾病获益心理等作用 ,以致一般的心理暗示治疗、针刺治疗、药物治疗无效[1] 我们自 1995年 5月至 1999年 4月 ,采用电针治疗癔症性失音 17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住院诊断为癔症性失音且符合CCMD- 2R转换性癔症诊断标准 ;通过对病史分析、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喉镜检查及其它理化检查 ,排外躯体疾病 ;经一般心理暗示治疗、药物治疗、针刺治疗 1周以上无效者 共计 17例 ,男性 3例 ,女性14例 年龄 17~ 5 3…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早期治疗急性股后肌群拉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祖国医学“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着眼于拉伤部位的压痛点,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手法对在体育测试中发生的急性股后肌群拉伤的23例患者进行了早期治疗,能迅速缓解或消除拉伤症状,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使运动员迅速重返赛场  相似文献   
6.
完善裁判员执裁督察工作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Hz和100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治疗10min,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设对照组。各组治疗时间为14周。神经组织HE染色、神经纤维银染、髓鞘砂罗铬花青染色以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取腓肠肌组织HE染色,应用PixeraProPlus专业图像分析系统(美国产),测量肌细胞直径、截面积,取其平均值。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肌细胞的恢复,其中以5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从而说明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的和活动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对肩周炎治疗的差异较大,其效果也不一致。在门诊部工作期间,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手法以及体育疗法治疗本病30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对照法,对比温针灸和单纯电针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为推广温针灸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脊柱生理弯曲解剖结构,结合下腰伤痛多发生在腰骶部的临床表现,提出主穴应力点位于腰骸部劳损组织。作者认为,引起下腰伤痛的病变组织,正好位于应力点。针刺夹脊穴腰段疼痛区,兴奋脊神经后支,血行痛止,以治其标。电针应力点,以针代刀,松解劳损组织,松则不痛,以治其本。介绍电针应力点加夹脊穴治疗下腰伤痛46例,有效率为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安静组(A组)、运动即刻组(B组)、运动后60min组(C组)、运动+电针1组(D组)、运动+电针2组(E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D组和E组分别采用2/15Hz、2/100Hz不同针刺频率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睾酮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安静组比较,其余各组皮质酮(C)均明显升高,睾酮(T)显著降低,血清T/c比值具有显著性(P〈0.05);与单纯运动C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清MDA均降低,SOD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干预组组间比较,运动+电针1组(D组)较运动+电针2组(E组)血清MDA降低,SOD升高,其中血清SO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防治运动性疲劳。不同频率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效应不同,2/15Hz频率针刺效果优于2/100Hz频率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