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信、杜甫诗歌集大成的过程具有相似性,他们基本上都是由崇尚绮丽、清新,向沉郁、老成发展的。而他们之所以最终能超越时人、集诗歌艺术之大成,又主要得益于他们后期精神境界的升华。但是,他们对儒学精神的理解并不相同,这又影响到他们诗歌集大成的程度及成就之大小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从其本质和特征看,属于人类掌握世界方式中的实践——精神层次,通过这种审美表达,传递着人们对周围环境及社会的认知。并通过对这种认知的认可达到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广大新闻摄影记者不畏艰险,深入灾区第一线,拍摄了大量的新闻图片.正是这些图片将已经过去的灾难定格为永恒。成为历史的见汪,同时也给我们生者以无尽的思考。笔者将这螳新闻摄影图片依据其各自不同的情态分为五种类型。它们就像五张面孔,展示着抗震救灾的全貌.成为历史的典型瞬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是人的文化生命的言说与传承的载体。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每一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成生命的呼吸。阅读语言,就是要读出语言背后的生命力,感受语言中言说者的生命活力与激情,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生命的场景,发现文本的精神气象,从而唤醒阅读者的生命意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称老师夫人为"师母",这些尊师重道的习惯表达方式都充分证明,在人们的心目中,自古以来教师既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是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书和育人从不分离,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校长是个特殊的角色,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从人的精神世界开始的,旨在改变师生的精神世界,而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变换。因此,校长本身必须有较高的精神境界,他必须有丰富的情感,有充实的内心,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校长不应该是被物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上。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教师“精神的盛宴”。它让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实现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公开课的执教者承担公开课任务后,无一例外地调动潜能,追求成功。当他们不辞辛苦地“打磨”公开课的同时“,公开课”又毫无疑问地“打磨”了教师的自身  相似文献   
9.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阅读对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真诚的教育家,孔子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人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当代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一、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孔子和儒家教育思想,首先突出的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意思是说,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按照《易传》的看法,宇宙是一刚健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