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复旦大学图书馆江湾分馆开馆读者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旦大学图书馆江湾分馆于2008年9月刚刚开放。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体现新校区分馆的特色,作者对刚刚进入江湾校区的法学院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开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咨询、培训、纸本馆藏、设施需求、项目合作、社团活动、网络课程等,并得到如下结论: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立足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充分发挥教辅机构作用的根本;应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流程管理和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2.
王彬 《天津教育》2011,(12):35-3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来到了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见到了同样“阳光”的王媛老师,她谦和的谈吐、儒雅的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媛199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任语文教师。现任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及学科组组长工作,同时她还是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天津市小学语文学会成员、天津市教育心理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3.
我是江湾人. "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江湾是以虬江而得名的.江湾北通吴淞、宝山,南连虹口、闸北等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屡遭兵灾.尤其是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和民国26年(1937年)的"八·一三"日军侵略战争,江湾均首当其冲,大部分房屋被毁.我家房屋也先后被日寇烧掉过两次,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江湾五角场,人们大多喜欢说昨今两端:昨日,1927年起的"大上海计划",洋洋洒洒大手笔,至今留下了市政府大厦、市立博物馆、市立图书馆和市体育场等建筑地标——"先前曾阔过";今者,"上海城市副中心"、"知识杨浦集聚地"、"第二个徐家汇"云云——"今日更辉煌"。然而,很少有人提起五角场的落寞时光,因为,那未必会让人眼睛一亮。在许多上海人眼里,五角场曾是名副其实的"下只角"——热闹的地方屋矮人杂,冷清的地方芳草萋萋。直至十多年前,还有人曾这样评论五角场与周边高校的关系:"有如此实力的同济建  相似文献   
5.
重钓蜊江湾     
王春波 《钓鱼》2005,(18):50-50
那位开船者虽然用了大砖头,也钓了不少的鱼,只是不及我钓得大,也不及我钓得多。过了一阵,这片水域已经条鱼也不上钩了。他告诉我得立刻换地方,到浅水处避开大流。  相似文献   
6.
垂钓蜊江湾     
王春波 《钓鱼》2005,(17):51-51
一般情况之下,他们中午不上岸,带着的干粮要热,还要做一大碗菜。潜水者不做饭,其他二人轮换着来做。潜水船尾安着一口锅灶,是用汽油桶做的,上面架了一口铁锅。不管轮到谁做饭,都得用小菜板切好猪肉,肥的炼成油,切好肉、切好白菜或者是萝卜,再加上粉条,锅里有个铁撑子,放上大家的干粮,扣上锅盖便开始燃烧底火了。燃烧的是从海里捞上来的木头,木头被海水浸透了,晒干后更有火力,没有黑烟,过不了多久,菜熟了,干粮也热透了。  相似文献   
7.
垂钓蜊江湾     
王春波 《钓鱼》2005,(16):52-52
我第一次在此处垂钓,是在近海海域。我经常一个人在礁石上垂钓,于是,我认识了一个守海的渔民。此人三十多岁,是个懂得大海的人。他守海的时候也垂钓那天,我在退潮的时候来到了村南的礁丛,正好这位守海的渔民也在垂钓。他看见了我,问我什么戴着眼镜,又问我为什么喜欢钓鱼。我都说了,他就信了,为我指点可以垂钓的地方,他说了几句话就跳上另一块礁石。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钱塘新区江湾教育集团以“半天学校童年味道”为办学愿景,以“不能因为读书,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不能因为考试,而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升学,而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为办学理念,全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江湾特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有消息称杨浦区将整修扩建旧上海市图书馆。修复后的旧上海市图书馆将以杨浦区图书馆的新身份与广大市民见面。此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众多网友的击节赞赏,尤其是一些"老杨浦",对于这幢寄寓着童年回忆的建筑,他们急切地盼望它重焕光彩。那么,这幢建筑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大上海计划",作为当时市中心区域的五角场地区因此名噪一时。1934年新市政府大厦落成,市长吴铁城提出要在江湾兴建一个文化中心,遂于当年九月聘请专家和著名人士4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