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41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昕 《新闻知识》2008,(1):64-65
一、手机媒体: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新渠道在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进程中,"安徽五河短信案"、"重庆彭水诗案"、"厦门PX事件"开辟了"短信干政"的独特渠道,具有新时代的标本意义。在传统表达渠道受阻的现实困境下,手机媒体成为继因特网在保障公共利益方面的又一有力突破口,发出了公共治理的强势声音。党的十七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高度,已经明确提出:"要健全民主制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制播体制,是电视剧产业链上制作与播出关系的建构。从国内外电视剧产业的共性化特征来看,制播体制的建构和变革不仅仅是该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受到各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广播影视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格局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个对人类社会影响持久而深远的现实存在,是任何政冶势力所不容忽视的。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不重视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一定离不开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莉博士的《现代性视阈下民国政府宗教政策研究》一书正是一本对民国时期政府宗教政策进行系统回顾和反思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好作文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的参与:不是"假大空",有的只是真情实感;不是隔空对话,有的只是情感被真实地滋养和锻造;不是虚假的编造,有的只是"货真价实"的喷涌,好的作文生态,学生最不缺的是"拐杖",最不能闭合的是自主自悟、率真表达和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2010年,公安部党委制定出台了《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自信开放、亲和体恤的职业文化",对加强边检职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七年来,各边检单位积极探索,有效推动了边检职业文化建设。在此,笔者从哲学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边检职业文化建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过去,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一直享有着绝对的“主权”,这一隋况在今天依然表现出强大的惯性。但是在依法治国和高校改革的语境下,以学生为主要代表的社会群体的权利意识正日益增强,自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开启高校被诉的先河后,相继发生了1999年湖南外语外贸学院学生状告母校名誉侵权、2000年杨金德诉上海财经大学案以及2001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等案例,一次次把高校置于被告的境地。高等教育作为中国精英教育的代表,其管理者也应该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军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旨在培养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这项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活动,需要从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各个构成要素来进行分析,以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价值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更关系到职业教育实践的长期发展与进步.文章从新视闽视角来探讨职业教育价值的内容,以期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对"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进行文本转换时,译者充分考虑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特殊性,结合国内读者的公共视阈,对于不同类别的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一方面尽可能让译文贴近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标准,使阅读行为更加顺畅;另一方面,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和审美期待,适当向原文本靠拢,保留某些特定的异域风味,并围绕该异域因素添加解释性文字以帮助读者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形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形象,是其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在观众心中的反映和印象,也是观众了解节目形象和媒介形象的窗口。由于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主持人角色的公众性,个人形象对于主持人传播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视网络节目层出不穷,主持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主持人言谈举止,只能在脑海里存在一个模糊隐约的主持人形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戈夫曼戏剧理论呈现视阈下对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