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教育   9030篇
科学研究   1322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776篇
综合类   713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56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828篇
  2013年   898篇
  2012年   1031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891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953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89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绝大部分以大团圆作结。但才子佳人们最后的终成眷属难掩之前故事所展示的现实悲凉;辞官归隐或修道成仙结局的大量出现,映射的却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人生如梦"思想和虚无观念。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文本状态,与早期同类小说中简单明朗的爱情喜剧特质迥然有异,却真实反映了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对叙事操作的调整及创作思想的渐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基层步枪训练中,如何克服场地器材困难,怎样解决基础训练与每年两次省比赛的矛盾,从通过选材最佳训练年龄,改革训练方法,打好专项基础,缩短成材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4.
健美操作为课间操锻炼内容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90名中学生进行为时 5个月系统的健美操作为课间操锻炼内容的实验 ,运用观察统计等方法证明健美操作为课间操的内容比广播操更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学习效率。为今后健美操代替广播操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外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角色转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运动心理学在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角色转换及其后人生发展领域内的理论研究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我国运动心理学今后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1年第1期蔡建波老师的“鱼跃前滚翻、排球垫球”教案后,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在栏目内容的没计上,将德育这一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单独提出,是这份教案的最大亮点,这一点也得到了毛振明老师的肯定。但经过仔细  相似文献   
7.
跨栏跑     
一般特征跨栏跑是指跨越障碍的短跑。即使不减去优秀男女跨栏运动员跨越10个栏架所需的1秒2 秒的时间,他们在标准距离跨栏跑的成绩也相当于一个好的同等距离的平跑成绩。所以速度是跨栏运动员最重要的特征。不仅如此,跨栏跑还对  相似文献   
8.
影响手球运动员竞赛情绪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手球运动员竞赛情绪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因心理个性特征、文化修养、年龄、运动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激烈的比赛中,手球运动员的良好的心态是消除不良竞赛情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第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两队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代表着亚洲女篮最高水平的中国和韩国女篮在亚锦赛中的攻防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中国女篮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同居——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老年人的同居不能简单地判断其“是”与“非”,或者“应该”与“不应该”,而应当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从他们的生活处境和实际状况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