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48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傲伟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810°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运动学等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邢傲伟完成的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810°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进一步发展笠松类高难动作,提高我国男女跳马技术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身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依据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2005年国际男子体操新评分规则变化的相关信息,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世界男子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及发展趋向。采用纵向移位动作为主体,以多个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构成加分主干,并结合D组难度的下法,是鞍马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D+E”难度以上的多个动作“直接”和发展新“Flops规则”内容的单环高难度动作,将是未来大赛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竞争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贞  何波  姚侠文  陆善真 《体育科学》2001,21(3):50-52,70
为了适应21世纪体操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女子跳马运动技术水平,采用运动学研究法对许婧完成的直体奎尔沃腾越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许婧完成直体奎尔活动作的主要技术特点,发现许婧在直体后空翻过程中屈髋过早,水平速度和身体翻转速度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数学方法解析了"田忌赛马"管理谋略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管理谋略的数学模式,并分析了它的特点和优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应用和推广这种管理谋略提供了具体的参照系和比较科学规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雅典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失利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中国男子体操队更好地备战2008奥运会比赛,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客观地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中国男子体操队实力仍处于世界第一集团水平,鞍马、跳马和双杠具有夺冠实力.导致比赛成绩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的主要原因有:队员心理压力大、失误多、全队缺乏全能型运动员以及伤病影响等.提出备战2008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应树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选好参赛选手、科学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和参加重大赛事、构建和完善训练的辅助系统、增强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备战与征战奥运会中有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助于我国奥运选手在未来奥运会上取得理想运动成绩,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备战与征战奥运会过程中有待思考与解决的3个问题:国家队教练组组构与功能、运动竞赛中“黑马现象”与“黑马心理”以及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国家队教练组应是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高素质团队;比赛中出现的“黑马”主要源于其“心理”;现阶段,经验训练对金牌贡献率大于所谓的“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美男篮比赛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在防守效率、投篮效率、进攻效率等比赛效率方面的实际状况。针对我国男篮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在今后训练中改进和加强的建议,旨在为中国男篮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钱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是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的病态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蜓与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以下四个基本的文学理念来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以期引申出文艺美学通向未来的路径 :一、从“五四”到新时期——对“人的文学”理念的重新理解 ;二、启蒙与尝试的交响 ;三、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 ;四、中国与世界——一种流变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