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7篇
综合类   8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998年和1999年两次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赛双方比赛结果和我国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统计,分析和探讨中国武术散打如何在今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继续保持与发扬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南拳的核心是劲力,没有速度就不会有劲力的体现,而要提高速度,增强速度力量是关键措施之一,文章从训练实践角度,并结合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南拳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南拳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直拳防守的阻击点应该在拳手的身体纵轴线和肩横轴线的交点上,即胸锁关节处,从人的生理结构和实战比赛的不同变化进行论证,应成为教练设计拳手训练方法的大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血乳酸 (Bla)、心率 (HR)对拳击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全力击打沙包、模拟实战对练、变换对手的实战训练等 4种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进行评价 ,并与比赛强度进行比较 ,寻找最佳的提高拳击运动员水平的专项训练及辅助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福建地术拳的传承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传承模式和传承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发现福建地术拳并非单纯沿用传统的自然传承模式,而是在近一个世纪的传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以政宣武,以商养武,以武助商”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传承模式和“六进”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是他对传统文艺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李扬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6):125-127
从理论上讲,任意两种或多种拳法之间都可以组合。受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在散打运动员的训练与竞技实践中,拳法连击未能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拳法组合连击技术的进攻形式是非常繁多的,且具有腿法所达不到的高度机动性,灵活快速的攻击是拳法组合连击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夏衍美学思想转变后的一力作,其成功自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作品中刻意营造的情景氛围 无疑是作品获誉的一个关键,抗战前夕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小人物方方面的悲苦,生活重压下"屋檐下"住户们扭 曲了的情感生活,梅雨天带给他们的无尽的烦恼,这些共同组成该剧阴晦沉闷的情感基调,孩子们的歌声透给 这一情调丝丝的亮色。  相似文献   
9.
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入川以后的经历是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章。陆游尤喜梅花.在蜀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几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不仅形神兼备,而且还托物以伸意.状物以寓情,融进了诗人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寄托着他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的态度与看法,是窥探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0.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人面桃花的爱情文化原型是:桃花物象+悲剧爱情寓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花已经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植物物象,而变成清骨、幽芳、弄妆、疏丽、严霜等代名词,赋予一种中国古典人文气质。在西周初年,桃花就被认为是带来婚姻爱情的"信物"。在现代,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了爱情的俘虏和悲剧残美。第二,"人面桃花"表达一面之缘竟成永别之意,寓意着男女之间错过了就将铸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悲剧。人们在具体物象中寻找的是并不存在的影子,这首诗寓意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