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451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1207篇
综合类   58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sex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key elbow and wrist joint injury risk factors during different cartwheel (CW) and round-off (RO) techniques performed by young male and female artistic gymnasts. Sixteen active young gymnasts (8 males and 8 females) performed 30 successful trials of CW and RO with three different hand positions (parallel (10), T-shape (10) and reverse (10)). Synchronised kinematic and kinetic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each trial. Two-way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3 × 2, technique × sex) and effect-sizes (E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conclusion, female gymnasts exhibited greater normalised 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s (VGRF), elbow and wrist compression forces and elbow internal adduction moments during CW and RO skills compared with male gymnasts. In both sexes, the parallel and reverse techniques increased peak VGRF, elbow and wrist compression forces and the elbow internal adduction moment. Increased elbow flexion resulted in decreased peak VGRF, elbow compression forces and elbow internal adduction moment. Injury risk factors including elbow extension and internal adduction moment with axial compression force suggest that a CW and RO in reverse and parallel techniques can be hazardous especially for young female gymnasts.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逻辑归纳、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奥运会田径项目发展趋势,指出男女田径项目设置将最终走向数量、形式上完全融合,提出我国提前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原因、意义及实施措施,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更好地开展及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集体项目是我国艺术体操参加世界比赛的重点项目,对25届世锦赛及2002年中国联通杯艺术体操比赛中集体项目前6名完成得分的有关数据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集体队柔韧身体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较好,但现阶段我国各集体队的完成得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因全套动作容量偏少,致使成套动作速度偏慢,动作力度不足;因跳步与转体技术不足而造成扣分次数较多;平衡技术不稳定;因带器械的技术和图形不好,造成扣分现象较严重;因运用器械能力不足,造成器械技术硬伤失误扣分较多。这说明我国集体项目运动员在某些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的训练上、规格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采用比赛现场与录相观察、献研究、访问调查等方法,对5A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A2加分分值偏低现象做分析,结果表明:独创性的加分是一个空白;身体动作使用的加分因难度不成立而不能给予加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器械的使用加分因器械运用单调和与难度配合时不合规则要求而不能加分的数量过半;熟练性加分因抛器械高度不够,或接器械时未能达到规则要求而不能加分的数量达2/3,目前只有运动员之间合作的加分是我国集体项目A2加分中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体操>教材整体框架设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体操课程目标的再认识和选择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背景分析,根据教材整体框架由理论层面到操作层面,再到实践层面的逻辑递进思路,将体操教材整体框架设计为:体操基础理论篇,体操练习方法篇和体操教学指导篇,依据体操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应地填充10章节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6.
表象训练对体操教学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体操教材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实验,对照组进行了常规教学,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表象训练(思维训练)。实验证明,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每次修改都会对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和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带来变革。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2001~2004年和2005~2008年的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的比较分析,探讨竞技健美操艺术分变化的特点,旨在为健美操的训练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谈如何上好艺术体操选修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普通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学从形体姿态的培养、教学成套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选择及口令、手势的运用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艺术体操是典型的难美技能类运动项目。它的美不是简单地呈现人体的自然形态,而是通过运动赋予特殊的美的特征。本文运用有关美学原理,结合艺术体操运动及运动员的特点,对艺术体操的美学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悉尼奥运会女排比赛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排42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分析,实施新规则后的奥运会女排比赛具有如下特点:网上实力强的球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技术全面的球队同样能取得好成绩;进攻仍是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参与国际交流多的球队,更适应新规则,因而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代表亚洲参赛的中国队与韩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