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3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物上请求权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陆法系特有的关于物权保护方法的概括而又独立的制度,是物权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对物上请求权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对中国的物权法的完善和推动。  相似文献   
3.
一、著作人格权的含义和特征 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Moral Right)是最能反映知识产权不同于其他民商事权利的人格权(Right of Personality)特征的,也是最能集中反映作为知识产权的精神权利之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对社会公正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新闻采访报道中,隐私权往往容易受到侵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隐私权问题的漠视,使隐私权成为除名誉权之外最容易受到新闻侵权的另一种人格权。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8):143-144
在维持人类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引出生育的问题,生育权一直被学界呼吁是人们自出生以来就被获取的一项基本人权。现代社会的婚育观念随着信息开放也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从研究生育权的漏洞出发,结合亚洲婚育观对生育权能否设定进行探讨,并提出对未婚女性生育权的平等保护也体现在国际范围内。着手于立法对单身女性生育权进行保护的设定,也是我国建设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生育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否证了生育权视为一种夫妻之间的身份权的观点,并指出其本质归属应为人格权之构成部分。认为生育权的权能构成应该包括生育请求权、生育决权、生育方式选择权,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生育权体系的观点。最后,章对生育权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以及法律上的必要限制也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自然人死亡后的人格利益保护先前并没有很好的认识,<民法通则>在这方面显得有疏漏.在2001年<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出台后,情况有了一定好转.但依然应认真梳理在这方面的内容,以完善发展人格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信用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诸多信用失范现象,这导致了现时信用环境恶劣,也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法学界也对此予以关注,并试图以民法典立法确立信用权为人格权的路径进行规范,并且当前几个建议稿对信用权的规定有很大不同,皆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应当进行整合,在未来民法典中对信用权作出完善的规制,构建我国的完整信用权制度,形成完善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格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是民事主体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大学生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社会人"和"学校人",其人格权不论在与学校的何种法律关系中都受到法律保护,高校学生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保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格权在宪法、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增强大学生人格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预告登记,为德国中世纪民法所创立,是有关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一项重要制度。章对预告登记的概念、性质、发生要件、效力、抗辩和解除等方面加以论述,认为预告登记制度有利于实现不动产交易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有利于我国不动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