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众多教师的观念中,科学知识是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正确性”等特性的,由此造成教师创新意识淡薄,教师教育研究相对滞后,教师缺乏对知识及课程的反思、批判、追问与探究,致使教师不能清醒、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霸权”、“知识霸权”的存在。从社会建构论的视野来看,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是具有“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等特性的。清醒、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更新教师的科学知识观、使教师养成创新意识及能力,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标榜着科学与智慧的理性主义发展日益凸显,而蕴含人文性的情感则一度被视为不确定、不可靠的东西而被忽视和打压。我国教育的发展深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社会上愈加频繁出现的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辱骂、体罚等现象引起了大众对教师道德、人性和情感低下乃至沦丧的评议、贬斥。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试图着眼于教学境域下的小学教师情感,分析小学教师情感的本质和外延,并将理论付诸于改善小学教师情感的实践探索中。  相似文献   
3.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生前曾感叹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情面则是这三碗面中最最难吃的。而所谓情面,究竟应如何辟解,"情"与"面"到底含藏着多少可待发掘的中国文化元素?"情面"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象学作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重要运动,为解释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此,通过解义、辨义、立义、判义四个维度全方位地呈现国人"情面"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处于重要节点,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原理"课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底气和底蕴,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的新要求,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导向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将舞蹈艺术还原成某种地方性知识的特殊观察。其中积淀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宇宙意识、文化记忆、宗教情怀、审美趣味和生活记忆等等。这种以地方性、民间性、草根性、族群性身份出场的舞蹈,其舞者就是这个民族中的普通群众,在他们的舞姿中带着来自他们生活习惯中所固有的那种动力韵味。通过对比,分析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所孕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美与精神价值关系或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客观自在的。美的构成离不开一定的缘由和境域,离不开主客互联互动的当下情状。它缘发于特定的主体与对象所构成的精神价值关系境域,而特定的精神价值关系境域.既联系于客体的感性特征、含蕴和意味,又联系于特定主体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和意蕴的感悟和对人的理想存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它是在主客互联互动中逐步打开的,生动感人、对人有精神价值的历史具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分配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张的人地对峙及其带来的灾难性生态后果是生态文明话语凸显的存在论境域.然而,人地危机不过是人际危机的表象,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及其导致的利益失衡和贫富悬殊乃是生态危机的重要根由.因此,在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分配正义理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伦理维度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时在网络学习论坛中发帖与回帖的状况,追溯分析其学习动机。从需要层次入手,进行了类型化学习动机分析;从论坛学习讨论状况入手,进行了境域化即时学习动机分析。并立足辅导教师,初步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基于电脑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普适性与境域性:课程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有普适性与境域性之别。普适性知识是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共同承认的知识体系,是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知识。境域性知识是指地方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及缄默性知识等,它是特定人文情境与范围内有价值的知识。普适性知识由境域性知识发展完善而形成,境域性知识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与生命活力,二者相互支持。与普适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主流文化中心课程,它统治着整个课程世界,并成为各国国家课程的核心;与境域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正在补充着国家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