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中伦理无处不在,广西特有少数民族的生活伦理就体现在他们的居住生活格局、社会生活组织秩序、婚恋生活、文化生活中。他们的居住生活格局暗涵宗族团结、家庭和睦的内涵;社会生活组织秩序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道德性,努力使整个民族团结向善;求真求善的自由婚恋生活;还具有对神灵和祖先的感恩与怀念的传统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各民族高中学生现代化意识发展调查问卷》(MHOM问卷)的基础上,抽取若干项目组成量表,对不同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共583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文化程度的差异是影响人们现代化意识发展的主导因素;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化意识的发展水平;在影响现代化意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现代化意识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毛南族分龙节进行旅游开发,需要解决旅游方面规划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广力度和项目文化内涵不足等突出问题进行整体规划。健全配套政策,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加大分龙节对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旅游项目,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规律的健身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健身行为对健康的促进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方面.在人类行为分阶段模型框架下,探讨广西毛南族居民健身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提高生命质量之关系.认为:位于不同健身阶段的居民拥有不同生命质量得分,健身行为越规律,健康水平越高,生命质量也越高;人类健身行为改变和相对较高生命质量的形成过程存在"第一阶段困境"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肥套"是毛南族人将感恩与祈求融合一体的傩愿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其复杂性体现在其仪式、造型艺术、师公唱本、舞蹈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烙印着毛南族人历史记忆、民族信仰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毛南族民歌》汇集了毛南族人民丰富的思想文化观念,反映了毛南族的历史,所选民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且,以四对照的方法进行整理,具有科学性,不仅如此,整理者还注意揭示出这些民歌生存的立体环境,因而是一部较有价值的毛南族民歌集。  相似文献   
7.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得到自身的完善和成就感,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素养为主体,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该文展现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毛南族的勤劳与智慧的文明成果,内容和形式质朴平易近人,感人至深,散发着毛南族特有的泥土气息,注重情感意向的表达,围绕“人”的特性,把道德伦理和内在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心灵出发去追求情感的真实性,对教育的本质认识,对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京族及毛南族34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描述、对比该民族中学生的知识价值观现状,研究发现:社会发展潮流、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是影响京族、毛南族中学生知识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在跨文化背景下,应恰当定位知识价值观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知识价值观教育方法,丰富知识获取的途径,重視闲暇教育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规律的健身行为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之一,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处于完美状态。运用量表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毛南族居民为研究对象,再次探讨在人类行为限制模型框架下探讨少数民族健身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与提高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认为,位于健身不同阶段的居民拥有不同生命质量的得分,健身行为越有规律,健康水平越高,生命质量也越高;人类健身行为改变和相对较高生命质量的形成过程存在"第一阶段困境"和"第二阶段惰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