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宗教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以巫术及民间信仰为依托,往往借助于社会关系发生变迁的历史机缘形成一定规模的宗教结社,由于它们的结社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所宣传的思想也因此常与官方意识形态相抵触,尤其是对“末劫”的信仰,所表达的是变革现实社会状况的潜在要求。民间宗教是中国民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其存在和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外国人来华潮高涨,外国人社团组织也随之兴起。受制于外国人结社权在我国法律上的空白以及我国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弊端,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在保持对外国人社团控制裁量权的基础上,将外国人结社权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乃南宋著名诗人,其诗被称为"诚斋体"。本文详按杨万里一生行迹,考证出其一生结有或参与过吉州诗社、零陵诗社、临安诗社、常州诗社、金陵诗社诸诗社,以对现有研究中一些混淆未明之处及其疑义的地方作一些澄清和补证。  相似文献   
4.
李攀龙简谱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历下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李攀龙入仕时期。适值严嵩父子擅权。威倾朝野。而他则为人耿介。不交接权贵。自持甚重。后出守顺德,为官清廉。有善政。时正直之士多遭贬谪。攀龙则壮年辞官归隐达十年。直至隆庆元年才重新入仕。他结社唱和。组建著名的“后七子”诗社;倡导复古。对明代萎靡的诗坛有“起衰之功”。在创作中他注重辨体。讲求格高调古。以至于出现拟古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国家劳动标准法和劳动合同之间起着连接作用。本文通过对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指出了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改善这些弊端的若干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60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农民革命运动.一方面,武术作为当时农民起义主要战斗手段,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民起义同时又使武术出现一些特征:秘密“社、馆”大量出现使武术得到迅速流传和发展;各类拳术派别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和推广;由农村的传播推向全国各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晚明文人结社之风盛行,士人以文会友、诗酒酬唱,形成了一种时代风气和社会潮流。考证潘之恒在各地的结社活动,可以了解晚明文人的生活风貌、精神状态以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的方式相比,它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这种题咏方式的出现,既折射了时代变迁下吴中文人雅集方式的新变,也表征了吴中文人心态的新变,以及不同心态影响下文学思想的变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学意义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安徽地区在明代尚未单独划分省治,在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曾出现大量结社。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至少在32家以上,这些结社散记在明人诗文别集、年谱以及各府县志乘中,有的则由于记载不详、年代久远、资料散佚等原因,今天已经堙没无闻或不可确知。  相似文献   
10.
明代莆田文人结社可考者共有十五家,其具有历史的一般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以传播学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及其传播功能三个维度具体分析明代莆田文人结社的特征,总结明代莆田文人结社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