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76篇
综合类   9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篮球运动的高度与速度动态均衡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篮球运动高度与速度的发展变化表现为:高度与速度不均衡-均衡-新的不均衡-新的均衡的动态均衡规律。实证分析发现,篮球运动的高度发展特点为:队伍位置身高不断完善,身高基础上更全面的身体素质,高度与体重、力量结合;速度发展特点是:注重内在的快,快赋于变的内容,强调快与慢的节奏。进一步研究表明,高度与速度对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高度的提高使篮球运动的对抗强度增大;速度的提高使得篮球运动的技巧提高;高度与速度必须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和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和扣球高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男、女排与世界强队相比,体重与克托莱指数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说明我国排球运动员身体充实度和肌肉力量不如世界优秀运动员,建议制定我国排球运动员选材模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录像研究、资料查阅、数理分析等方法,依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分析了撑竿跳高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与转化, 总结出助跑、起跳、团身展体、引体推竿这四个过程是动能获得的根源;在整个跳跃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损耗,另一部分转化为身体重心腾至最高点时的势能和过竿时的水平动能, 并提出:加强能量来源与减少能量损失是获得较高腾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速摄影与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中不同高度跳次间,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摆动腿支撑过程质心水平速度、质心高度、蹬伸阶段质心前移水平距离、膝关节角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认为:质心水平速度的降低,是运动员试跳失败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湖南少数民族儿童营养状况和体型分布,对小学860名6—9岁儿童按NCHS标准划分成14个身高与体重组,分析各发育指标和体型因子的组间差异,比较不同组间在体型分布方面的规律,作Heath-carter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儿童骨骼、肌肉、脂肪与身高别体重HWR指数上升高度相关,在主导体型分布的体型三因子方面,内因子逐步取代外因子,且体脂的积累程度对体型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双人项目选手共68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及运动年限指标的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了优秀选手和一般选手的差异,提出了双人项目配对选手身高差、体重差和年龄差的最优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本体的内容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本体与内容管理存在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内容管理模式,藉此为具体领域的内容管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laying surface (Natural [NT] and Artificial [AT] Turf) on the fatigue response to a soccer-specific exercise protocol (SSEP). Eighteen male soccer players completed the SSEP on NT and AT with pre-, post-, and 48 h post-assessments of eccentric knee flexor (eccKF) and concentric knee extensor peak torque (PT), peak countermovement (CMJ) and squat jump (SJ) height, and Nordic hamstring break angle. No significant main effects for surface or any surface and time interactions were observed for any of the outcome measures, except for eccKF PT recorded at 3.14 rad·s-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48 h post-trial in the AT condition (AT = 146.3 ± 20.4 Nm; NT = 158.8 ± 24.7 Nm). Main effects for time were observed between pre- and post-trial measures for eccKF PT at all angular velocities, Nordic break angle, CMJ and SJ height. Nordic break angle, and both CMJ and SJ h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impaired 48 h post-trial when compared to pre-trial. The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 surface dependent changes in eccKF PT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recovery and subsequent performance after competition on AT.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大气压强公式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大气中分子质量不同引起的计算误差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公式修正,并给出大气压强公式所适应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