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4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教育   7367篇
科学研究   162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597篇
综合类   88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778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941篇
  2011年   945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714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In recent years, the transnational movement of people has resulted in increasing tension and debates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The present research utilized a discourse analytic approach to examine accou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U.S. among native-born U.S. residents, Mexicans living in Mexico, and Mexicans living in the U.S. Our analysis focused on two sets of diverging accou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A first set involved participants' explana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as natural/essential, “felt”, or conditional, which served to either constrain how “American” immigrants could be or allowed for a more inclusive defini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 second set of accounts involved participants theorizing the national polity as a multicultural or monocultural space which functioned to construct national boundaries as permeable or reinforced (White) American dominance. These patterns of talk emerged across all interviews, although U.S. participants attended to more flexible and dilemmatic (e.g. inclusionary and exclusionary) accou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plexity of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2.
The succes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s dependent upon classroom teachers implementing adaptation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Given that willingness to make such adaptations is influenced by teacher attitude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through a meta-analysis of 64 samples that were found vi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n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mainstream schools and that these attitudes are moderated by an interplay of cultural and demographical factors. The findings offer a renewed basis for intervention research into improving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都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 ,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以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而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随心理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为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它的母科学———心理学方法的一般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极大丰富了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手段 ,使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国内,对此问题也相当重视,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在体育教学领域,开展有关专家型体育教师的研究,不仅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和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而且对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也有着重要意义。借鉴心理学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是培养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几条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足球联赛上座率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景波 《体育科研》2003,24(6):27-29
上座率是联赛的根本。研究表明影响观众出席人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球迷动机因素、比赛吸引力、经济因素、竞争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体育场因素、体育对社会的价值、体育专注和体育迷地位。除此之外,国家队比赛成绩、比赛公正程度、赛制安排等也影响比赛的上座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效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兴趣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效应。实验表明:对体育有明显兴趣的学生较对照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负荷效应、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躁动的涵义与意义、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进程中心理躁动的具体表现、教练员临场心理调控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在新闻采访领域 ,我国很多机构有常驻世界各地进行日常采访的驻外记者 ,跨文化的采访活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如何把握好跨文化采访的心理接触点问题 ,即如何很快地拉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采访对象与记者的心理距离 ,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研究提出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构建问题 ,包括环境研究 ,建立体育环境学科体系 ;提高认识 ,树立体育系统意识 ;加强体育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芳  罗梅纳  苏政 《体育科技》2003,24(3):48-51
体育教学创新是体育教育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和培养 ,使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