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征询法结合自己近年来带队参加CUBA比赛的经验 ,借鉴运动心理学有关心理训练的基本理论 ,以运动员产生竞赛心理障碍的功利性、挫折性两个主要因素及其主要表现为切入点 ,对调控竞赛心理障碍的改变情景法、成功体验法、精神释放法等有效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是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大学理念。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在产生之初既有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后来逐渐走向冲突和对立,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又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性格”,理所当然地要维护和弘扬。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在知识经济年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大学体现服务功能。于是,在市场化和效益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功利意识,从而形成了学术自由和功利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4.
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中世纪算起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高等教育思想经历了许多选择与冲突,这些选择与冲突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其背后起统合与支配作用的教育价值观是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诸种选择与冲突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中寻找到自身的归宿,可以说,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是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人权思想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哲学基础。人权思想萌芽于古代的自然正义和平等观念,形成于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发展于近代的自然主义和功利主义,繁荣于当代的社会主义和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主导下的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时代,功利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伦理思潮。怎样克服它的负面影响,发扬其积极作用,从而树立符合和顺应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贝卡里亚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认为犯罪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同时贝卡里亚为了反对封建社会的思想为罪,提出了"社会危害"理论,从而为判断犯罪找到了客观依据。社会危害理论的提出也进一步引证了贝卡里亚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学衡派把中国近代危机归结于道德危机,提倡“道德教化”以挽救民族。“道德教化”思想的产生有其现实基础——功利主义盛行;亦有理论依据——人性二元论。“道德教化”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道德理想主义特征,却又点出了自我约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晚清教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是在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日盛的背景下所做出的一种世俗化和功利化的选择。其课程设置发轫于以内容为基础的专业英语教学,逐渐增设基于商务语言技能和内容的商务英语课程,并随着教会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最后发展为近代化职业教育基础之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教学方法从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逐渐向语法翻译法与古安系列法共存的格局转变,且均与其世俗化和功利化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相适应。尽管存在诸如教学宗旨的宗教属性及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缺失等不足,但其英语与商务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设置造就了大批商务英语人才。其旨在培养既熟练驾驭英语语言又掌握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教育模式,对当今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宋乾、淳之际的浙东学者大多兼擅经史文章,他们对儒家之"道"的理解与朱熹等理学家相比显得平实,对文道关系的理解也较为通达,对南宋以来的重道轻文思想具有纠偏意义.吕祖谦认为文道二者并行不悖,意图统合程学之"道"和苏学之"文",但其思想显得博杂而欠通贯;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叶适则仰溯三代文道合一的精神,强调为文要有关治道,流露出浓厚的崇古和事功色彩,实与欧阳修、王安石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遥相承接.但是吕祖谦的伦理本位和叶适的事功本位思想,对"文"也造成了一定的疏离和损害:吕祖谦随着对道的领悟趋于深入,后期逐渐疏远了文章华藻.陈傅良、叶适宣扬以"治"为道的政治哲学,则表现出向"泛文学"的复归,虽然表面上提升了文的价值,但却使文学落入儒家功利思想的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