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军  林强 《乒乓世界》2006,(B11):15-15
适逢2006年国庆节到来之际,全乒乓北京、天津网友俱乐部的会员,于9月23日相约在天津河西区湘江道小学(原福建路小学)举行了“全乒乓、中乒网京津网友俱乐部国庆联谊”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天津市乒协、中国乒乓网、天津729公司、绍发体育公司的大力支持,它们为本次交流活动提供了各种礼物和多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3.
谢存礼 《天津档案》2006,(12):56-56
在天津红桥区老估衣街上有一腔三进天井外廓式的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飞檐翘1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古色古香.青砖砌墙.磨砖对缝。这里每日琴弦悠扬,清音悦耳.承办过全国越刚票友大赛、曲艺大赛。门口的牌子挂的是“谦祥益商贸公司”、“谦祥益苑杀楼”。  相似文献   
4.
第六次京津沪渝档案学会学术工作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0—12日在沪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信功和四个直辖市档案局、馆、学会的领导姜之茂、荣华、吴辰、仓大放、陆大钺以及论文作者等共14人,上海市档案学会部分理事等27人列席了会议开幕式和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将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连接起来,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了同城化。随即,武广、郑西、京沪、哈大等高铁接踵而至,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短短几年间,高铁就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016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以"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为代表的高铁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京津保三角形"成为学界关注的交点,"京津保协同发展"成为热词.为了强化保定的影响力,需要构建"京保新区"和"津保新区"两个重点发展区域.保定行政区域需要依据与首都的关系紧密程度划分为8个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先有后的发展.在"京保新区"构建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一条"主带"和两条"辅带",在"主带"上除强化以保定核心区域为中心的"清苑—徐水—满城"三角形外,还要在保定南北分别形成"涿州—易县—白沟"、"望都—安国—高阳"等两个三角形.在"津保新区"构建过程中,要发挥霸州的节点城市作用,强化发展容城、雄县、安新、文安,并通过徐水、白沟与"津保新区"逐渐融合在一起.推动"京津保三角形"内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翁牛特旗京津风沙源水利水保项目实施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期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毅 《对外大传播》2014,(10):44-46
正1930年,15岁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75年的新闻生涯。也从此,他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汹涌的浪潮中,开始了一段见证中国的历程。爱泼斯坦一生的新闻事业大致可以1951年为分界线。1951年以前,他受雇于美国合众社、《纽约时报》及《时代》等外国报刊社,以战地记者身份报道中国的最新情况。1951年以后,他定居中国,受宋庆龄之邀参与创  相似文献   
9.
李铁锤 《收藏》2012,(11):52-56
地域局限,市场长期低迷不振 岭南画派与京津、海上、金陵、长安、浙江画派并称中国近现代书画六大画派,但它们的市场份额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10.
缺水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替代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现资源替代的理论内涵,利用河北平原灌溉试验资料及京津唐地区1980年~2000年的农业系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用水条件及变化,系统阐述了:①实施控制灌溉技术,利用土壤水替代灌溉水;②实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替代短缺的灌溉用水;③通过农业产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替代等的理论可能性与实际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农业用水在零增长的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