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宋元话本文体形态的口头文学属性,民间性和明前期拟话本体小说文体形态案头化,文人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发展和初步独立过程;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过程中创作主旨的案头化以及《清平山堂话本》的丛集形式对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和定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平山堂话本》保留了不少宋元以来的方俗语词.不好理解。本文从汉语史角度着手,考释其中几个较易误解的语词.并指出现有校点本的个别疏失。  相似文献   
3.
指示代词以“这”、“那”为基础,主要用来指代人和事物。《清平山堂话本》作为现存世的较早而有影响的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元时期的口语特色。本文以《话本》中出现的“这”、“那”系指示代词为研究对象,试对其用法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对漫漶、墨丁、空白等处有大量修补,其中有不少违背了影印古籍的初衷,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5.
《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家小说》,是嘉靖年间清平山堂主人洪楩刊印的,现残存29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集,较多地保存了宋元小说话本的原貌,为后人研究古代小说演进发展提供了依据,有力地推动了话本小说文体的定型和独立。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11个故事选入了"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并做了大量的改动。笔者从探究"情教"与"里耳"的关系入手,认为冯梦龙"情教"的实质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本目的是"导愚适俗"。冯梦龙选择和改编《清平山堂话本》是"情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清平山堂话本》是口语程度很高的话本小说集 ,能够反映当时汉语发展的基本状况。本文对书中若干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个体量词进行考察 ,并与唐五代及其以前的有关资料相比较 ,从而描绘出它们与唐五代及其以前不同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何"系特指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至明代口语上的一些特点和变化:由疑问代词"何"构成的复合形式较丰富;部分"何"系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唐五代发生了变化;诗词中的"何"系特指问句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9.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刊《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今有多种校注本或标点本,学界已有论文或选本作出若干补正,但误校、失校、误点等现象仍较多,需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讲话故事,渊源流长,体式纷呈。从倡优戏弄到转变说话,民间说唱,已有分类。散韵相问,讲唱结合,题为转变,纯为韵文,称为唱词;叙说故事,属于说话。唐代以降,归为讲史和小说,讲史重在说白,小说有讲有唱,话本记录,名称和体式,甚为繁复。然而其承继关系,则甚为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