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与批评,还包含学观念的演变、作家的活动与交往、社会的学教养和时尚。对曾经发生和存在的学过程进行历时性的研究,就构成了学史学。学史学首先是一门研究学过程,尤其是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的学科。然而并所有的学时代都为学中的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只有明清以后,丰富的历史记载几与档案相埒,而同时档案也最大限度地充实了历史记载,我们才得以从容揭开时间的帷幕,走进学事件和学史情境中去。明清两代丰富的献普真正进入学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科举考试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分科考试、拔举人才的选士制度,它持续了近一千三百年。作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的一大系统工程,科举制度到清代时已更加完善,但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发展,考试中的舞弊之风亦愈演愈烈,面对层出不穷的科场舞弊案,康熙朝在沿用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备防弊制度,对舞弊之风严加惩处,以保证各阶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平等的考试跻身仕途,从而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了政权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崔军伟 《档案》2011,(5):18-20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档案史料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二十九年,基于从文化上构建新王朝政治谱系的目的,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三朝国史”纂修设立了纂修机构和人员,确定了史料编纂体例;拟定了纂修方法,并且终康熙一朝,纂修不辍,从组织、实践上为清代中期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认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用于君臣之间秘密沟通的文书——奏折开始使用,"它的确立不像某个衙门的设置,似乎是无形,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一般衙门的兴废,他涉及到君臣间权力的分配、皇帝政令的实行,是官僚政治的重大变化"a。康熙帝与具奏人进行一对一沟通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内外诸臣的密奏,收"明目达聪"之效;二是利用密奏这一形式,使"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各加警惧修省"b。康熙朝的奏折以大臣汇报各地情况为主,主要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对强化皇权有益,对政务的直接作用有限。雍正帝则不甘心作一个单纯的信息接  相似文献   
5.
吕成龙 《收藏界》2013,(1):40-43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成本高,产量低,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成则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内完成。几乎都是适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见大  相似文献   
6.
刘芳 《收藏界》2013,(5):57-59
商丘市睢阳区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宋荦"铭青花鱼纹尊,高31厘米,腹围80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6厘米,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罐直口圆唇,丰肩弧腹,足胫外倾,圈足。肩部两侧各一条形耳,白釉底上饰青花,胎体厚重,胎质细密。腹部主题纹饰为鱼纹。腹部一侧开光内有竖写五行楷书铭  相似文献   
7.
孙鸽 《兰台世界》2017,(17):92-95
西洋钟表自明末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因其计时准确和做工精美而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计时仪器。康熙帝重视西方科学技术,使得西洋钟表兴起于康熙一朝,除进贡与购买外,还在清宫造办处下设自鸣钟处,后全国多地均出现仿制生产钟表的作坊,推动了清代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为清中期钟表制造与收藏的巅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奕望 《历史档案》2017,(4):136-141
康熙帝喜好西方医药知识,对人体解剖学有浓厚的兴趣,并促成了《钦定格体全录》的完成。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图作的编撰,在王吉民与伍连德的《中国医学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马伯英的《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与《中国医学文化史》、董少新的《形神之间》、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著作中皆有叙述,更有不少论文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但论及编译过程、底本来源、藏本流传等问题时,同中有异。为此,本文尝试对《钦定格体全录》的内容、版本进行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19):185
全球限量震撼发行存世紫砂画珐琅的史实记载根据道光十五年(1835年)《珐琅玻璃器宜兴磁胎陈设档案》记载,乾清富端凝殿所藏康熙朝宜兴胎画珐琅茶器共有20件,除咸丰四年(1854年)赏皇后御用的包袱式壶一件外,其余19件中除小型提梁壶或为文房水滴外,其余均为茶器,其中紫砂壶4件。这些宜兴胎画珐琅茶器,深受雍正、乾隆喜爱,代代相传,无一件外流,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稀有珍宝之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0.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