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日报>文艺副刊部的"寻访燕赵古镇"活动,走访了全省境内的50座古镇,记者采取了散文随笔的形式,再现历史,沟连现实,以期"钻进去,走出来".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上)》2011,(21):158-159
作家二月河新著、凌晓编选的散文随笔《随性随缘》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河风(二月河迷)”们可以先睹为快。二月河在创作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长篇历史小说后,  相似文献   
3.
4.
80年代后期以来 ,诗人写散文随笔 ,已不鲜见。较有影响的有于坚的《棕皮手记》、翟永明的《纸上建筑》、王小妮的《手执一枝黄花》 ,以及王家新、海男、陈东东等的作品。这些诗人的散文和随笔往往在文字上讲究意象表达的精确性、思维的绵密性 ,并擅长于记述、讨论深刻的精神问题和内心体验。近日拿到马启代先生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心巢》。虽然对马启代先生了解不多 ,但知道他是位诗人 ,出了许多作品集 ,而《心巢》是他第一部散文随笔集 ,这样我便少不了要对“第一”说两句。在我看来 ,这部文集具有诗人散文所具有的共同性 :文字上的讲究和对…  相似文献   
5.
对于今天的读来说,王小妮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早在朦胧诗创作的繁荣时代,王小妮就以她接近口语式的平白无华的诗作,像一朵“清癯灵动”的小花,在现代诗的坛上,开得分外显眼。然而,就在她写诗声名日隆,完全有希望沿着一条平坦大道去取诗人桂冠的时候,她开始更多地转向了散随笔的写作。在上个世纪散泛滥的90年代,在充斥着“油腻腻地磨擦着生存皮肤”的平庸之作的坛上,王小妮以她“超度万物,俯看人生的灵气与磁性”,以她对于这个世界的诗意的体味,  相似文献   
6.
书架     
《报林求索》2012,(8):163-163
<正>古龙绝世遗笔《笑红尘》作者:古龙价格:46元出版时间:2012年6月本书是古龙先生迄今为止收录作品最全的随笔集,共计收录杂文、散文随笔一百二十余篇,并配有珍贵手迹十三副,对"古龙迷"而言是不折不扣的稀罕物。古龙一生充满悲情和戏剧色彩,用"侠骨柔情"来形容他的人生经历是再合适不过:他侠肝义胆,豪情仗义;他嗜酒如命,重情恋色;他乐观进取,泰然处之。不管外人怎么评价,他都依旧我行我素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虽英年  相似文献   
7.
李笛子 《教师》2012,(30):49-50
一、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随笔。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我的信念》作者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玛丽·居里,她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她用切身的体会告诉我们:人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淡泊名利,要集中目标,勤奋工作。  相似文献   
8.
许鸣  陈洪 《兰台内外》2016,(4):13-14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回忆她与钱钟书及女儿的生活片断,重温三口人一同生活的岁月,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在杨绛先生103岁生日后,她最  相似文献   
9.
当拿到《思想者》文丛(青岛出版社2007年1月版)时,感觉这套由《两种境界》、《岁月回响》和《书里闲情》为名部署的散文随笔选集,可以看作是文化散文系列的"三部曲"。因为仅从目录上看,有意思的是,前一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必定与下一本书的内容有所关联。比如说,《两种境界》的  相似文献   
10.
正初见你,毫不知名,却享受了你的美,你的内涵,你的丰富。你的世界包罗万象,却只和真善美的知识文明有关;你的主角精彩纷呈,却只和喜欢涉足图书馆的读书人有关;当然,最相关的莫过于藉图书馆成才成功者和那感恩关心图书馆的诸多情愫。再见你,似曾相识,感觉模模糊糊却亲近了许多。感谢网络,感谢那些图书馆园里勤于笔耕的人,或在博客,或在电子刊,或在QQ空间,将你创造和呈现为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