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队员风采     
《辅导员》2015,(5):21-23
当我坐上去北京的列车时,我是高兴的;当我来到比赛现场时,我是紧张的;当宣布比赛结果时,我是激动的……考场上,我沉着冷静,出色地完成了自我介绍和媒介知识问答两个环节,但是在个人展示“听说读写能力”环节中,我抽到了一道特别难的题,由于紧张,我的回答断断续续。离开考场后,我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老师、同学都来安慰我。在下午的团队展示中,我和李乔霖抽到的是“模拟采访”A组,我们上台后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开始问答,配合得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2.
那棵树是他亲手栽的,在教室的后面。上课时,他一扭头就能看到那棵树,再一扭头就能看到坐在教室里的她。她在他的斜前方,他只能看到她的侧影。她的耳垂儿极白,弧线极优美,也许他最初就是因为爱了她的白皙的耳垂儿然后才注意到她,最后爱得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3.
彝族作家李乔,以其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奠定了他在彝族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他的小说以二十世纪云南历史的发展为创作背景,展现了都市与现代、边地与民族的独特风貌,塑造了众多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物群象,形象地展示了一幅二十世纪云南历史的巨幅画卷。本文试对他的小说进行宏观的分析,揭示出其对文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李乔散文作了总体概述,取材广阔自由,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其中又因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从李乔散文的发展轨迹中体现了他的散文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它和时代、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李乔散文艺术风格的成熟,主要体现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之中,形成了一种质朴清新、淡雅宜人的风格。文章进而分析了这种风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谈及云南现代文学的四个作家.冯至和李广田均写过桉树礼赞类颇具特色的诗.关于《铁轮》和《未完的争斗》,介绍了不大为人所知的史料并加以若干考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彝族老作家李乔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李乔(1908-2002年),彝族,中共党员,云南省石屏人。1927年考入东陆大学预科学习。1929年到上海,接受了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有幸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并阅读了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他以小说处女作《未完成的争斗》参加“创造社”出版的《现代小说》杂志“无名作家处女作征文”获得头奖。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乔投笔从戎,随60军184师开赴鲁南前线,与张天虚等文化名人创办了军中小报《抗日军人》,亲历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8年回乡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边纵石屏支队”。全国解放后,李乔参加中央西南访问团深入到思茅地区的阿佤山区,创作了短篇小说《拉猛回来了》,该小说荣获云南省文联“抗美援朝征文”一等奖。1953年,李乔随省委民族工作队到金沙江边亲历了彝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创作了彝族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文学作品。1978年在云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李乔当选云南省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8.
《杜鹃花开的时候》是云南彝族作家李乔创作于1963年的短篇小说,曾收录在1979年出版的《云南小说选》一书中。作者在不到两万字的小说中设置了明确的主题:小凉山娃子推翻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与奴隶主作斗争,坚决走社会主义合作化的道路。而今天重读该短篇,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小说中捉拿野鸡的风俗画、走资走社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9.
书言书语     
正读书方法是在书中旅行,目接森罗万象,心游天地之间。发愤忘食,乃艰辛之书旅,有所收获,乃快意之书旅。——李乔《书旅》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帕斯卡尔《思想录》  相似文献   
10.
年青时的李乔因为家贫,无法继续在东陆大学预科的学业.在一位同学的资助下他历尽艰辛转道越南来到上海,进入立达学园学习.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聚集了一批进步的文化名人.李乔在这里初次接受了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为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做好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一九三○年李乔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未完成的争斗》,参加《现代小说》杂志的征文评奖,名冠榜首.上海求学的这段经历对李乔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确立为人民大众写作的创作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