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73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郭立珍 《兰台世界》2006,(8X):56-57
“节俭”一词在先秦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时常出现,作名词表示在人们在生活或消费上的克制、约束行为。“节俭”为什么能表示人在生活、消费行为上的克制、节省行为呢?本文旨在对这个词进行一点浅显的考证。  相似文献   
3.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4.
浅谈先秦“礼”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谈到“礼”时,常有一个莫名的局限,似乎“礼”是专属于懦家的议题,关于“礼”的典籍,也大都放入儒学的范畴内。然而,“札”真是儒家的专属论题吗?还是说,这只是千古以来的错误印象所造成的错觉?本文并无能力去解决这千古以来既定的思维逻辑,只想籍由对“礼”在先秦时期一些变革的探讨,试图探讨一个对于“礼”的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6.
晏婴作为先秦时代的著名贤相之一,协助齐国君主治政长达50余年。晏婴在位始终敢为国为民直谏君主的过失,除有其思想与理论基础外,关键还在于其具有高超的进谏艺术技巧。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进的艺术技巧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我看到那个老人了:瘦小身形,白发萧疏,曳着拐杖,在巨榕荫覆的石板路上踽踽独行。“团团科月照山行,待曙疏林气自清。小市灯火浮霭上,干峰岚色背空明。……”——难道他大难不死,浴火重生,回来重寻昔时幽情?  相似文献   
8.
陈豪珣 《武当》2009,(12):43-44
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是道教的核心宗旨。作为道教祖师的老子和先秦道家主要代表的庄子都重视养生、长生,有丰富而独特的养生之道。老庄的养生之道是道教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川东长江沿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对川东长江沿岸先秦时期各阶段的考古学化进行了分期,为此揭示各阶段化的特征及早晚化的变迁轨迹,在石家河化衰落不久,哨棚嘴化也很快随之衰落,与此基本同时,成都平原的宝墩化也相继衰落,于是川东峡江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古化都发生了突变,伴随而来的是中原二里头化的渗透,这一路线由鄂西地区沿长江西进,成都平原正是在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诞生了三星堆明,川东峡江地区亦成为三星堆化的分布范围,初期阶段东边甚至到达了鄂西地区,自此以后川东峡江地区与成都平原的化基本同步发展,并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三星堆化——十二桥化——战国青铜化承续发展的化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