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7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人类刚刚迈入新世纪的征程之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中西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即重新反思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新哲学观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审视、总结该学科的历史与研究现状,科学地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表现出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积极的寻求创新的态度,并且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或"基石",既不是传统教科书体系认为的物质,也不是当前的实践唯物主义主张的实践,抑或有的学者提出的人、活动、社会存在等,而是强大而深厚的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真正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2.
徐萍 《文教资料》2011,(3):44-46
受传统形式主义语言观影响,隐喻局限于比喻的一种,这一观点反映在英语教学大纲或教学实践中,更倾向于将其归入修辞学,因而并没有将其视为一项教学内容来认真考虑。Rosch革命性的范畴化理论和Lakoff体验哲学挑战了传统客观主义理论,为人类认知思维提出了全新的诠释。作者认为,隐喻性思维通过身体经验的映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中的抽象概念,而范畴机制能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心智过程和基础,对理解不同文化中范畴特征具有重大的实践应用价值。论文进一步探讨了隐喻思维对启发式语言教学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冲突与整合:西方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廷奇 《江苏高教》2002,(3):112-115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政治论和认识论哲学一直主导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要么二者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交替起作用,要么二者在并存,冲突中起作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两种哲学观的冲突以及政治论哲学的强势彰显的实践特征,从而使高等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和矛盾之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论和认识论哲学必须在实践中的由冲突走向协调和融合。因此,高等教育要自觉适应定趋势,以实现其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5.
D.H.劳伦斯的小说映射出他的哲学观,但其随笔和信函更直接和更真实地表征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观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应和,把世界的本原喻为永恒变化、燃烧着的火,不仅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原则和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象征着人性的本能,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较好地表征了该观点。  相似文献   
6.
凡是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课堂“三部曲”,即: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回应.这三部曲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的课堂上都会发生.课堂“三部曲”的存在,与人际关系的政治有关.课堂“三部曲”决定了课堂的权利结构,因此也就决定了谁是主体,谁是接受提问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结合<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探讨会计哲学观在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课程意识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政策制定、教师素质培养、师生互动等方面探讨强化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国清 《物理教师》2006,27(6):61-63
哲学,是人类最高抽象层次最普遍思维方式的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任何一对矛盾,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物理解题中正确运用辩证转化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哲学观思考分析问题,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哲学观思考物理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启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注重物理解题中的哲学观思考。本文就几种典型的思维转化方式作一些分析、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0.
叶茂强 《垂钓》2011,(12):54-59
我发现,那是一条“红尾”,有一斤大小。我连忙抢拍了几张遛鱼的“弯弓”镜头。独自垂钓,不能拍下完美的遛鱼镜头,也算遗憾……但这也正印证了电影《金色池塘》中关于“完美”的哲学观——“缺陷美”才是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