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斌 《新闻记者》2006,(3):50-5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日广生于1995年,曾经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批观众。当年的一些文化学者由此断育:我国社会文化正从偏重教化发展到交流和信息共享,这一变化导致了谈话节目的兴盛并决定它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克明 《浙江档案》2006,(12):34-34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工艺精湛,历来深受化学和书家画师的珍爱。与湖笔相关的名人史实、传说涉及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颓、吴昌硕,近现代名人如沈尹默、郭沫若、潘天寿等等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誉为“房四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3.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  相似文献   
4.
刍议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美玲 《阅读与鉴赏》2007,(11):29-30,45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邀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人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相似文献   
5.
高僧是一个宏大的队列,他们多是少年才子出家。从少年思维的特点和心理学角度,阐释他们资灵通神、善解易悟和佛教世界观提早形成的原因。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弘法大师所表现的百折不回的敬业精神,是一种人生信仰、精神实践和生命价值的体现。高僧作为文化学者,用本土文化的眼光审视外域文化,拷问人生,表现为执着、笃诚和追求真理的大师精神。由才子而法师而学者成为高僧成长的一条常规之路。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15,(2):152-153
年度人物著名学者刘佑局广东华人书法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著名文化学者刘佑局先生是一位具有传统文人风骨和反叛精神的艺术家,为人如其书法作品,傲骨峻冷,待友真诚,豪情万丈。他的绘画作品不囿于前人,他把个人的  相似文献   
7.
3、汤定宇家世考1)汤定宇在沪寓所之变迁依据汤定宇的存世旧封,不难了解其在沪寓所之变迁情况。迄今面世最早日期之汤定宇封为1932年3月10日(林)"瑾自鹿城缄、汤定宇先生启"之封(《汤事》图186),收信地址为"上海静安寺路837号"。1935年10-11月间复见该址汤定宇封(图34),落款为"上海静安寺路837号玉峰汤第",  相似文献   
8.
4、汤定宇学术年表简编汤定宇(1915—1999,图55),古史学家。1933年8月在上海考场被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录取(图56),而其就近入读东吴法学院(图57)。1934年8月,汤定宇中断了东吴法律学业,以本科二年级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陈寅恪,"国立清华大学二十三年度入学考试录取学生名单(本科二年级转学生)"列名(图58),  相似文献   
9.
5,汤定宇亲朋信友选介1)陆传镛(1898—?),原名静廉,江苏昆山人。1912年就读浸信会中学,1914年冬入读苏州晏成中学,1927年年前在上海明强中学教书。大革命时期返回昆山与蒋英创办农民协会及《昆山农民报》,1928年返回上海明强中学,1931年转赴南京工作,抗战前任职于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陆传镛是汤定宇的昆山老乡与学长,图78、图79,均为1936年二三月间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陆寄清华园汤封片。  相似文献   
10.
张居伟 《教师》2014,(28):128-128
正教育,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曾经说过:"教育从小处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中处讲,可以改变社会的风气;从大处讲,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从这样的叙述中不难看出教育的重要性。但若仔细研究这两个字你就会发现:教育,实际上分为两部分——"教"和"育"。教,每一个家长都在做,甚至每一个动物都在做,动物界中的父母也会教他们的下一代如何躲避敌人、如何捕食、如何生存下来。但它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教"上,它们只管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