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教育学家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日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唤醒学生对学习创造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与课堂融为一体,结合实际生活,用活书本知识,构建他们心目中真实、美好的生活空间,从而获得创造的乐趣。现在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
文革结束后,大部分的作家都忙于进行“反思”,批判文革中各种不人道的行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在文坛大行其道。这一时期,汪曾祺带着诗性、温馨的短篇小说重返文坛,他的小说很少直面地涉及文革题材,他更多的是在高唱人性的赞歌,回归民族的传统。九十年代,当“伤痕文学”逐渐淡出文坛的时候,汪曾祺却开始批判文革,直面文革中人性的丑恶。有些研究者认为汪曾祺在九十年代写的“文革系列”使得“作品的美学意味褪减”,但是笔者认为汪曾祺在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文革系列”短篇小说看似是对其八十年代诗意化小说风格的背离.其实却暑一种正面回归的蛮调体.  相似文献   
3.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突然很少读书了。这并不是因为我失去了读书的兴趣,而是因为我的光阴和热情投入到了另一种阅读之中。对生命本身的阅读,对在课堂中活着的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占据了我生命的主要空间。正是在这样的阅读中,生命感充盈了我的灵魂,而书本和各种抽象的符号则退隐于幕后。当前的中国教育,"生命"之所以成为流行时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克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语文到底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给语文定义:语文即人自身。这句话清楚地指出了语文在关注人的灵魂方面的伟大意义。教学不再是培  相似文献   
5.
在这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像杂技这样,直观而强烈彰显着生命的非凡与卓杰。 在这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像杂技这样,执着而顽强地追求着自我突破与超越。 在这世界上,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像杂技这样,以“生命感动生命”的激励方式,将崇高和伟大的人类精神铸造与高昂。  相似文献   
6.
姚淑珍 《青海教育》2014,(11):15-15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这样定位:“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这种定位对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教师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教师良好心理素质提高,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教育创新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已成为瓶颈,现代的管理理论及模式在企业和商业组织的成功应用,使人们意识到要改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的改革必须从教学层面提升到学校组织的层面,改革学校的结构系统、管理风格和类型。  相似文献   
9.
邹凌 《今日教育》2010,(12):38-39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教师的“根”在哪里?》,当时一直心存疑惑,过后也没有弄清楚教师的“根”到底在哪里。所幸的是,最近拜读了李政涛先生大作《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才最终释解了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10.
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捧上一杯茶水,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细细品读,以此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当一些深刻的文字在脑海中闪过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对心灵进行的一番洗礼。有的时候会很迷茫,很困惑,自己能否参透作者笔下的禅机?像一个迷路的人,慢慢在文字的迷宫中徘徊,渐渐困倦,昏昏欲睡。只好把书本抛向一边,满屋盘桓,企图从文字世界里挣脱出来,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