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由贵族社会逐步向"四民(士、农、工、商)"社会转型,管仲及《管子》夺天下之先,率先针对这种变化,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一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多方面深刻地论述了礼法兼重的廉政思想,其中有些命题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8):34-4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强势进入和法治建设的快速推进,以礼治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正在被以法制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秩序所代替。但传统礼治思想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和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养成等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直面礼治思想的现代阻力,分析礼治秩序的合理性,思索其当代内涵,重构新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礼治秩序。  相似文献   
3.
1974年出土于洛阳的“繁阳之金”青铜剑铸工精巧,装饰华美,尤以其从部四字铭文,令人注目:其一,先秦古繁阳有二,究竟应为何处;其二关于“金”的真正含义;其三,衣冠带剑的具体功用。据考证,所指繁阳当是南繁阳,地点在今河南新蔡县以北,当时是经济要地,地理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剑铭中“金”字的含义当指兵器,“繁阳之金”应释为繁阳所铸之剑;衣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4.
“道德中心主义”是一个涵义不确切的概念。在道德的社会调控意义上,历史中国是“以礼治国”——“政治”、“德治”、“刑治”并举的国家,并不存在“道德中心主义”或“以德治国”的问题。封建统治者将道德“抬到吓人的地位,搞道德中心主义”,虽然只是一种历史假象,却养成了中国人注重道德生活的传统;这种传统与“道德中心主义”不可相提并论。儒家的“仁政”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今人对此应当持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墨家学说在历史上虽然受到被排斥和被轻视,但其学说的宗旨和主张仍广为流传,并产生很大影响。与儒家学说相比较中,可以看到其对中华文明建设的意义优于儒家的。特别在仁爱与兼爱等根本主张上,表现的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周代以礼治国的主要思想内涵,《诗经·大雅·卷阿》道破其中奥秘:"有孝有德。"即周礼是从祖孝先王,发展出礼制亲亲尊尊的等级建构,天子、诸侯、大夫等各个阶层等级分明;又从敬天有德保民,为这种等级建构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的根据,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这样的理论构建,其目的正是为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然而,周人"有孝有德"礼治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到春秋时期却面临着两重困境:第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主张以家治国,"仁"政与"礼"治并用的办法,并建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以维护"礼",约束"仁".他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使民以时.要求统治者要修身正己,勤政务政,同时,为政要清正廉洁,在用人选人上应不唯亲,要以贤才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礼的起源与秩序化入手,探讨了礼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论述了现代和谐社会的内涵、目标和构建途径。目的是为了揭示中国古代礼治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渊源及不同。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从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观念来寻找周王朝“礼崩乐坏”即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因而他提出通过“正名”,用德治、礼治和人治三位一体的治国方略来恢复周初井然有序的伦理政治秩序,实现国家统一。他主张按照古代圣明君王的治国之道来管理社会,用养民以惠的原则来协调民众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表达了以民为本的国家主义的政治观念。所以,王权至上的国家主义和民本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哲学的两个主要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一针见血地道破季氏的野心:“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僭越”是天下大乱的根源。通过分析探讨,学生对孔子“礼治”的治国主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孔子看来。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社会得以维系安定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