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产权理论与中国改革
引用本文:殷德生.产权理论与中国改革[J].巢湖学院学报,2001,3(1):71-76.
作者姓名:殷德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9EJY005;
摘    要:本文将各种不同的经济体系用产权配置的模式加以定位,从而形成社会国家各种主要的经济改革策略,并用这一构架来分析我国的经济改革与产权重构.在中国的产权改革路径中,对于国有部门,市场社会主义因不能够硬化预算而改革绩效有限;对于非国有部门,私有化和隐性私有化带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经济活力.私有化的程度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私有化的意义在于硬化预算.如果没有私有化而能够达成硬化预算的效果,则可视为实质的私有化;如果已经私有化却不能硬化预算,此种形式的产权重构并不能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增长.

关 键 词:产权  经济改革  私有化  硬化预算
文章编号:1009-0835(2001)-0071-06

Property Right Theory & China's Reform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