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谈羞耻感培育
引用本文:李乐琳,杨玉梅.谈羞耻感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1997(3).
作者姓名:李乐琳  杨玉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
摘    要:一、羞耻感及其培育的意义羞耻感,又称羞愧感,是个体做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所产生的内疚、自愧的心理体验,也是个体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荣辱观念的一种综合反映。羞耻感是人特有的道德情感,知羞明耻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无羞耻之心。非人也。”①羞耻感属于人的社会情感范畴,因此它具有社会制约性。这表现在当一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品质与某一特定社会道德准则要求不相符合时,他就会感到羞愧。知差明耻之株,必前自责、自改、自新之茶。羞耻感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上。它既是个体内心的道德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