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关雎》的解读谈读者主体性
引用本文:刘富汉.从《关雎》的解读谈读者主体性[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4):25-26.
作者姓名:刘富汉
作者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金昌分校,甘肃金昌,737100
摘    要:《关雎》自收入《诗经》以来,历代文人各有不同解读。孔子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汉代儒学家们先有"刺诗说",继而又产生了"美诗说",现代学者们则解读为爱情诗、婚恋诗。一首小诗在两千多年里之所以出现大相径庭的解读,是因为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具有不可否认的主体性。

关 键 词:文学活动  读者地位  《关雎》解读  读者主体性

On Reader's Subjectivity from Guanju
LIU Fu-han.On Reader's Subjectivity from Guanju[J].Journal of Gansu Radio & TV University,2011,21(4):25-26.
Authors:LIU Fu-h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