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历史维度
引用本文:洪巧英.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历史维度[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9):14-19.
作者姓名:洪巧英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摘    要: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具有历史维度,其历史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社会交往的空间角度看,社会交往经过早期的血缘交往形成各种社会组织,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庞大使得社会交往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发展,地域性交往扩大为世界性交往。从人的交往发展角度看,人们经过最早期的两性交往,形成了依赖人的共同体的交往,经历了依赖物的关系的交往,最终实现人自由全面的交往。从社会形态的发展角度看,社会交往经历了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文明时代,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多样化的特性。

关 键 词:马克思  社会交往  历史维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